2024-03-28 00:07:15 | 学涂社
一、填空(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填错、不填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中,__________是主导性的要素。
2.现代社会中“拔苗助长”的教育案例很多,它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规律。
3.历史上教育制度发展大体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__________三个发展阶段。
4.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模式主要有专制型、__________、民主型。
5.教学大纲又称__________,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________、系统化与具体化。
7.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的成败经验。
8.________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9.安德森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将知识分为程序性知识和________。
10.课堂的三大要素是学生、学习过程和________,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打“√”或“×”。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是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本能的无意识模仿。( )
2.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理论属于实用主义教育流派。( )
3.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遗传。( )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是促进学生平均发展。( )
5.老师应该遵循启发性原则,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看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
6.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气质、注意、个性心理特征。( )
7.条件反射既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 )
8.首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家是布鲁纳。( )
9.维果斯基提出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
10.一名儿童上课吃零食被惩罚,另一名正在准备吃零食的儿童看到了,把自己准备吃的零食收起来。这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学习现象,被心理学家班杜拉称之为观察学习。( )
三、教师资格证考试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个体身心发展
2.课程
3.诊断性评价
4.性格
5.学习动机
四、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题答案
1、填空题
1.教育者 2.顺序性 3.非制度化教育 4.放任型 5.学科课程标准 6.抽象与概括 7.个体自身行为 8.学习迁移 9.陈述性知识 10.学习情境
2、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3、名词解释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它包括各种通常所称的摸底考试。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小编就说到这里了,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观。选项A,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启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故A正确。选项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故B正确。选项C,学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故C正确。选项D,学生是完整的人,强调老师要用完整的眼光、综合的角度看待学生。容错教育基于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认为学生犯错误只是暂时的,只有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才能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故本题选D。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职业理念中的教师观。题干中描述李老师让同学们结对背书互相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故本题应选A项。选项B,发挥了学生的自身优势。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特长、优势,故说法与题干不符。选项C,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说法错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故排除。选项D,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题干中同学们只是互相背书做点评,并没有涉及到通过实践、动手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故说法与题干不符。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A选项。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家访的注意事项。家访是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的重要途径,家访中,尽量“三头对面”,保持信息的对称。所以不能用现代信息工具替代家访,排除A选项。由于班主任不能随意批评家长,排除C选项。家访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项工作应该面向全体同学,而非只是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排除D选项。在家访前,班主任要对受访学生的在校表现作一番较为全面的归纳,包括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组织纪律性、尊师爱友及参加各项活动的情况,等等。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也要提前了解,这有利于提高家访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家访中,尽量“三头对面”,保持信息的对称。班主任、家长、学生三方一起互相交流,有话当面说、有问题当面谈、有要求当面提,既有助于联络感情,也会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关爱及家长的期待。故本题答案选B。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家校合作。家校合作的措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家校合作方式。家校合作增强了家长的教育责任感,能够促使家长积极主动地采取适宜的方式教导子女。家校合作目标一致能够实现从“5+2=0”到“5+2≥7”的转变,进而产生教育叠加效应。A、B、C三项是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家校合作中学校教育应该对家庭教育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而不是全方位地指导,因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各具特殊性。故正确答案为D。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几种主要的人的发展观。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他把人的发展过程完全归结为生物学上的成熟,特别突出遗传的作用,而认为教育和后天的其他影响对于人的发展是无足轻重的。A项正确。B项,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此项为干扰选项,排除。C项,高尔顿著有《遗传的天才》(1869),书中提出“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此项为干扰选项,排除。D项,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认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把它们加以任意改变,使他们成长成任意类型的人,可以是医生、艺术家、律师,甚至是乞丐和强盗。”在华生的眼中,儿童生活的环境就像是一个模具,儿童个体的发展完全取决于这个模具的形状。这一点上,华生和霍尔的观点恰好相反。此项为干扰选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分支型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苏联建立的,这是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这种学制试图融合单轨制和双轨制之长,兼顾公平与效益;既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又使学术性保持较高水平。题干中,萌萌的同学有的考入了普通高中,有的考入了职业中专,还有的去了高等技术学院。在上高中之前同学们和萌萌一样经历了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教育但在进入高中阶段后进行了分支。因此,这种学制类型属于分支型学制。C项正确。A项,双轨学制的其中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从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该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单轨学制的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该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没有综合型学制这一说法,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发论。内发论强调人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强调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题干中的“优生学”是研究如何改良人的遗传素质,产生优秀后代的学科。优生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人类遗传学,体现的是内发论的观点。B项正确。A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二因素论企图克服内发论和外铄论的片面性,主张个性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1903年,清政府任命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三人重新修订、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并于1904年1月颁布执行,又称“癸卯学制”,体现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西方现代学制可归结为三种基本的学制类型:(1)纵向划分学校系统--双轨学制;(2)横向划分学校系统--单轨学制;(3)分支型学制。其中,单轨制的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单轨制最早产生于美国,后被世界许多国家先后采纳。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在形式上保证任何学生都可以由小学到中学直至升入大学。A项正确。B项,双轨学制指的是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从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欧洲国家都曾采用过双轨学制。与题干不符,排除。C、D两项,分支型学制也可以叫做Y型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这是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A。
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育目的,现代教育强调的是“发展”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D项正确。A项,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但不是最为根本的区别。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现代教育提倡探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古代教育中孔子提出“启发诱导”,同样也注重发展学生思维。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并非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12-13日教资考前重要分析 | 教资公告汇总 | 教资备考群
相关推荐: 教师资格考试各学科模拟试题|模拟卷考点汇总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在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教育目标的同时也找到了一种有效的实施途径,即班级教学。
A.斯宾塞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 )反映了我国早期先秦儒家的教育教学思想精华,有“教育学的雏形”之称号。
A.《荀子》
B.《孟子》
C.《师说》
D.《学记》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哲学基础,(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精神劳动相结合
C.教育与物质劳动相结合
D.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4.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这体现的是意志(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5.小东在学习了数量的比较方法后,根据“A比B高13厘米,则B比A矮13厘米”,得出“如果甲数比乙数多25%,则乙数比甲数少25%”的结论,这属于( )。
A.定势
B.功能固着
C.酝酿效应
D.首因效应
6.一般人认为手电筒只能用来照明,而忽略了其它的功能。这属于( )的心理和现象。
A.近因效应
B.破窗效应
C.晕轮效应
D.功能固着
7.李老师刚成为一名老师的时候,常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老师共同分析,这体验了李老师利用( )进行教学反思。
A.反思日记
B.单一讨论
C.详细描述
D.观摩教学
8.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 )。
A.活动性
B.目的性
C.依附性
D.规范性
9.某班不久前更换的语文老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在该班的第一堂课讲得不太好,此后该班学生在上这位老师的课时,都认为老师讲得不好,尽管这段时间下来这位老师的教学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这种现象被称为( )。
A.社会刻板印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10.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曾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讨论,鼓励大家尽可能快地提出各种天马行空的设想或观点,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发创造性的连锁反应,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曾老师运用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属于( )。
A.推理与假设训练
B.头脑风暴法
C.自我设计训练
D.抽象思维训练
11.一位老师把大把时间放在维护自己与新同事关系上,说明其处在专业发展的( )。
A.关注任务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教学
D.关注学生
12.强调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收益。这一观点体现了教育的(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享用功能.
13.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提倡“学思结合”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王阳明
14.根据课程管理主体的不同,可把课程分为( )。
A.国家、地方、校本
B.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
C.工具性、知识性、实践性
D.小学、初中、高中
15.神探狄仁杰在破案中常常能当机立断,迅速正确的作出判断,突显了他思维品质的( )。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敏捷性
1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7.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是性格的( )。
A.理智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态度特征
18.为了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教师不应使用的宣泄方式是( )。
A.有氧运动
B.向朋友倾诉
C.写情绪日记.
D.批评或攻击学生
19.听到“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歌声时,头脑中浮现出伟大祖国的美丽画面,这是一种( )。
A.幻想
B.创造想象
C.理想
D.再造想象
20.人类认识过程的开端是( )。
A.表象
B.知觉
C.感觉
D.想象
21.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学校需要测试每个学生的现有能力水平,然后再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分组教学,帮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个现有水平与教学目标所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在教育心理学上叫作( )。
A.学生的优势发展区
B.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C.学生的主观能动区
D.学生的潜力创造区
二、辩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计划。
23.母猴带着小猴爬树也是教育。
24.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
25.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7.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28.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29.班级授课制又称为课堂教学,它的优越之处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赵老师是某学校新任人职的教师,正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生存阶段,因此总是希望自己可以被学生所接纳,希望自已可以得到学生的喜欢。为此,她提倡民主的师生关系,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都会尽量满足,不久赵老师便成为了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赵老师的课堂氛围也非常活跃。但是最近出现的一些事让赵老师开始有了疑虑,有的学生在校园中遇到赵老师直接喊其为“小赵”,只要是赵老师的自习课,就会有学生迟到或者早退;有时候课堂氛围过于活跃,难以控制,导致课堂进度难以进行,需要三令五申才能有点成效。但每当赵老师严格控制课堂氛围时,有的学生就会低声说到:“赵老师这么凶,有点不喜欢她了。”每当听到这样的声音,赵老师内心都会很失落,不知道自已该如何是好。
问题:
(1)结合材料,谈一谈材料中导致课堂纪律不良的原因。
(2)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认识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31.材料:
王老师今年刚刚担任五年级(1)班的数学老师,他对提高班里的数学成绩信心十足。在王老师看来,提高数学成绩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多练习、多做题,为此他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特别严格。每天都要留大量的练习题,中午休息的时候也要在班里巡查、监督学生的作业,并让家长晚上监督孩子把作业写完。学生的作业中一旦出现错误,都要改正好几遍,再默写好几遍,有的还要写检查保障自已不会再犯错误。王老师还会时不时的进行班级小测验,在本应讲授新知识时,突然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初一段时间,班里的数学成绩在全年级提高的很快,但时间一长,王老师发现班里的学习精神头很差,上课总是打瞌睡,学生家长对他的教学工作也有埋怨,甚至有个别家长向校长反映由于数学作业太多,练习强度太大,给孩子们造成很大压力,希望更换数学老师。
问题:
(1)结合案例谈一谈如果你是王老师,你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2)如果你是王老师,针对家长不理解自己的做法,谈一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答案】C。解析: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论,即“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同时提出了班级授课制。A斯宾塞提出了教育预备说,即“为完满生活做准备”。D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旧三中心理论”和“四阶段教学”理论。B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故本题选C。
2.【答案】D。解析:《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因此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A《荀子》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于成熟,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B《孟子》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属儒家经典著作。C韩愈的《师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它阐述了师道的重要性:“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故本题选D。
3.【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①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片面发展是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自由发展的人。②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③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④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⑤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故本题选A。
4.【答案】C。解析:意志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自制性强的人,在意志行动中,不受无关诱因的干扰,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完成意志行动。同时能制止自身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动。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
5.【答案】A。解析: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根据题意,受到原有解题方法的影响,得出错误的结论,属于定势。正确答案为A。B选项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C选项酝酿效应指有人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答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D选项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6.【答案】D。解析: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题干中人们只看到手电筒的照明功能,忽略其它功能,符合功能固着的概念。A近因效应它是指在人际认知活动中,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评价起着重要作用。这种偏差的产生,客观上是由于最近获得的信息刺激强,给人留下的印象清晰,冲淡了过去所获得的有关印象。B破窗效应,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C晕轮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征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因此,故答案为D。 学涂社
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师成长的方法。布鲁巴奇等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职业发展、行动研究。A选项反思日记是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A项符合题意。B单一讨论为干扰项。C选项详细描述是指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教师们对此进行讨论分析。D选项观摩教学指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技能。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A。
8.【答案】B。解析:人的全部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就是目的性。这是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人在实践活动之前,头脑中就已经形成一定的观念,人的一切行为都具有目的性。
9.【答案】C。解析:A项社会刻板印象: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B项晕轮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C项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D项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题干中学生对于老师最初印象影响了学生对于老师的总体判断属于首因效应,故此题选C项。
10.【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创造性培养途径。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集体讨论(脑激励法、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的基本做法是:教师要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寻找答案,不必考虑答案是否正确,同时教师也不对答案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的答案都找出来为止。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该方法就是采用班组讨论法来解决问题。在遇到问题时,通过集体讨论,要求每个学生先从自已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见解,这样能极大地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且在相互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见解时,还能在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能彼此间激发出解决问题的灵感,迅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本题题干的描述属于头脑风暴法,故选择B项。
11.【答案】B。解析: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包括: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阶段。教师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处理和维护新同事的关系上,说明此教师工作的重点在于处理和他人的人际关系,具有社交性质,是典型的关注生存阶段的特点。
12.【答案】B。解析:舒尔茨,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所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重在强调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更是强调了通过教育促进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性,重点在于教育通过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13.【答案】A。解析:孔子最早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的思想, 也是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育家。
14.【答案】A。解析:根据设计开发主体的不同,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15.【答案】D。解析:思维的敏捷性反映了思维的速度,是指能单刀直入的指向问题核心,迅速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能在短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
16.【答案】A。
17.【答案】A。解析: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
18.【答案】D。解析: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合理作息,科学用脑;加强锻炼,劳逸结合;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19.【答案】D。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20.【答案】C。解析: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21.【答案】B。解析: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教育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作最近发展区。因此,学生现有水平与教学目标所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所说的最近发展区。
二、辩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课程计划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因此,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课程计划,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23.【参考答案】
此题说法错误。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其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动物界不存在教育现象。母猴教小猴爬树是一种学习现象,而不是教育现象。综上,题干表述错误。
24.【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健康与疾病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并不是某种固定、永恒不变的状态,它会因为社会、生物等方面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所以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故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25.【参考答案】
此题说法正确。
思维定势是指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综上,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故题干表述正确。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参考答案】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7.【参考答案】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8.【参考答案】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心向与定势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29.【参考答案】
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基本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它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参考答案】
(1)导致课堂纪律不良的原因有以下:
首先,教师没有做到严慈相济,严慈相济原则要求教师即要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也要严格要求学生,材料中教师一味的 和学生成为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没有严格要求学生。
其次,教师没有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教师应该在课前与学生共同商定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设置奖惩机制,以约束学生的课堂纪律,材料中的教师为了和学生打成一片,导致原本民主式转变为放纵式。
再次,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材料中教师课堂中没有合理组织教学导致课堂过于活跃从而影响了课堂进度。
(2)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以下:
①教师的领导风格:教师的领导风格分为:权威式、放纵式、民主式。
②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 个重要因素。
③班级的性质。
④对教师的期望。
31.【参考答案】
(1)①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材料中王老师每天都要留大量的练习题,一旦出现错误,都要改正好几遍,这种高强度的练习作业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状态。
②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材料中教师只是一味的布置练习题,严格要求,但并未对学生做立志教育。
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材料中教师在学生获得进步时没有给予及时的奖励,而是一味的严格要求,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④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材料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做积极地归因,导致学生后期学习精神头差,丧失学习动力。
(2)如果我是王老师,可以采用以下办法增强家校沟通,努力形成教育合力:①家访,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的重要途径,是查找学生问题行为原因的重要手段。
②班级家长会,是一种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使家长与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直接面对面地集中沟通,交流意见或建议,增进互信理解与支持,共同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协调配合。
③家长学校,是组织学生家长学习进修的教育机构。家长在专业教师的引领指导下,学习 教育学 、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
以上,就是学涂社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与能力模拟题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24-04-21 00:29:57
2024-04-21 07:35:58
2023-06-17 17:11:53
2024-04-21 06:17:12
2024-04-19 22:48:24
2023-06-28 2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