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涂社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常见考试名词内容解析(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训练试题(判断题))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常见考试名词内容解析
2022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即将在一个月后开始笔试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两门考试内容在考试中的难度虽然不大,但在复习阶段的知识点内容可是相当庞大,下面就快和我一起来本文中看看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常见考试名词内容解析吧!
21、认知发展论:
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
(1)同化:指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图式只发生量变,并没有产生质变。。
(2)顺应:是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为了适应新的信息,改变或调整自己原有的图式。
22、认知风格:
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1)场独立型:习惯性地或偏爱地侧重从外部环境中搜索信息,由于这种搜索过程往往是不自觉的,所以就表现为“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行为方式。
(2)场依存型:习惯性地侧重根据认知目标本身的结构来搜索必要的信息,因此就表现为“不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行为方式。
2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一反应的联结中,个体习得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24、认知学习理论:
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而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学涂社
25、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26、学习策略:
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1)认知策略: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
①复述策略: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②精加工策略: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③组织策略: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2)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27、知识的学习:
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2)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3)符号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词汇学习)
(4)概念学习: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5)命题学习: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符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命题是知识的最小单元,是陈述性知识掌握的高级形式。
28、品德:
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道德认识:核心成分,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如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
(2)道德情感: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如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自尊感和差耻感。
(3)道德意志: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
(4)道德行为: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
29、德育: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30、心理效应
(1)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例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2)首因效应:即首次或最先的印象,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3)近因效应:因某件事影响对某人的印象。
(4)自我中心效应/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5)刻板印象:就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教师资格考试内容
笔试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的,笔试还应考查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原理,保教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按学段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通常涉及以下几种类型: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
:科目一为《综合素质》(幼儿园),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
:科目一为《综合素质》(小学),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3个科目:
科目一均为《综合素质》(中学);科目二均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学科。
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个学科。
200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训练试题(判断题)
1.学生的控制点主要通过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而影响学生的学习( )
2.一般来说,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 )
3.“理解别人”是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这其中最核心的是客观性( )
4.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 )
5.学生在某一学科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的成绩波动很大,说明测验的信度很低( )
6.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是影响有意义习得的和机械习得的知识遗忘的最重要原因( )
7.学生每天早上做广播操是一种学习现象( )
8.情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习者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学过的知识为特征的。( )
9.高创造性的学生一般都是适应良好的学生( )
10.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
11.观察学习是与条件反应完全无关的学习形式( )
12.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证实了“没有外部奖励学习也可以产生”的结论( )
13.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但它不能给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处方( )
14.将无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也是有意义学习的形式之一( )
15.用心理学术语来说,“触类旁通”指的是概念与规则获得后在新情境中的运用,这也是学习迁移现象( )
16.社会文化期待是造成男女学生成就差异的主要原因。( )
17.试误式解决问题是动物解决问题的特征,而顿悟式解决问题则是人类解决问题的特征( )
18.掌握概念的行为指标是能区分概念的正反例( ) 来源于考试大
19.教师的智力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
20.在有意义学习中,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着关键作用( )
21.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 )
22.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
23.刺激替代是操作条件反应形式( )
24.在下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会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
25.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论,符合认识发展的辩证运动规律( )
26.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也称弱方法( )
27.根据概念的定义,天安门.地球等都是概念( )
28.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一般多于专家( )
29.从思维过程看,真创造与类创造无实质性区别( )
30.对运动技能的解释,习惯论优于认知论( )
31.情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习者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学过的知识为特征的( )
32.仅仅对别人有利的行为还不属于道德的行为( )
33.记忆中的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不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
34.一切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知识的迁移,在机械学习中没有迁移( )
35.布鲁纳与皮亚杰都同意教育对认知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
36.留级和跳级都能缩小班级中学生能力的差距,但留级的效果往往不好( )
37.斯金纳将动机与学习作了区分,认为学习可以用强化解释,而动机不能用强化解释( )
38.在学校教学中,教师指导的程度越小,则学生发现的程度就越大,其效果也越好( )
39.教师的不同领导方式对学生同化成人的价值观念有重要的影响( )
40.测验的信度越高,其效度也会越高( )
41.语文课上,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教师介绍课文的作者生平和写作时代背景,实际上这样的介绍材料 便是奥苏贝尔所说的“组织者”。( )
42.程序教学的首创者不是斯金纳,但对程序教学贡献的却是斯金纳。( )
43.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但它不能给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处方。( )
44.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形成实质上没有区别。( )
45.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
46.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证实了“没有外部奖励学习也可以产生”的结论。
47.将无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也是有意义学习的形式之一( )
48.教师智力水平越高,其教学效果越好。( )
49.根据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主要要提高其道德认知水平。( )
50.高创造性的学生一般都是适应良好的学生。( )
51.留级和跳级都能缩小班级中学生能力的差距,但留级的效果往往不好。( )
52.在动作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反馈信息的来源和作用不同( )
53. 从测量学的观点看,语文考试中以作文代替学期测验,其效度是难以保证的。( )
54.在上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总是导致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发生实质性变化( )
55.大多数心理学家同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适当的方法是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 )
56.原有知识和技能在新情境中的运用与学习的迁移是同质现象( )
57.工作记忆就是短时记忆( )
58.学生在学习中因控制源性质不同,他们对自己成败的归因也不同( )
59.某同学背一首诗,读6遍刚好成诵,要想取得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朗诵4遍( )
60.社会文化期待是造成男女学生成就差异的主要原因( )
61.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是典型的教育心理学应用研究( )
62.在操作条件作用中,强化物出现在反应之前,并引起反应( )
63.学习与表现(Performance)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
64.精加工需要在要记忆的材料中增加新信息( )
65.产生式理论中的C—A公式可以用行为主义的S—R公式来解释( )
66.大多数心理学家同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适当的方法是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 )
67.运动技能的遗忘进程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有很大的区别( )
68.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或品德的充分而必要条件是促使他陷入认知失调( )
69.心理学新近的研究表明,影响策略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对策略应用效果的反省认知( )
70.陈述性组织者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 )
71.练习的相对同一和变化,既考虑了学习定势的积极作用,也避免了其消极作用( )
72.对能力一般的儿童而言,高焦虑能促进他们的学习( )
73.根据儿童智力水平进行教学的目的是缩小学生学习速度上的差别( )
74.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没有动机,学习便不能发生( )
75.掌握学习通常要求学生掌握80%-90%的测验项目才能学习下一单元( )
76.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个别化教学受到普遍重视的重要原因。( )
77.无论在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学习情景中,我们都一致地强调动机.焦虑和竞争应保持中等水平,才能有利 于学生潜力的充分发挥。( )
78.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的各级目标是行为目标的范例( ) 考\试大
79.客观测验的优点是教师出题方便,批改方便,且适合测量学生的高层次的能力( )
80.品德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但是同时品德又是行为情境相似性的函数( )
81.教学心理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出现较教育心理学为早( )
83.早期格式塔的顿悟说没有强调过去经验在顿悟中的作用( )
84.心理学家“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
85.奥苏贝尔的同化论与皮亚杰的同化论没有重要区别( )
86.组织策略不需要在要记忆的材料中增加信息( )
87.在心理学中,传统上被称为技能的东西,在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中被称为程序性知识。( )
88.一般来说,例—规法优于规—例法教学,所以课堂上应尽量避免规一例法教学。( )
89.专家解决问题时由于善于应用一般解题策略,所以他们比新手解决问题快而且不易出错。( )
90.创造是解决问题的形式,但人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总会有创造性的表现。( )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教招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 ?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教招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最能够解释“孟母三迁”这一典故的教育理论是( )。
A.人本主义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C.认知学习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2.短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是( )。
A.视觉编码 B.语义编码 C.听觉编码 D.情景编码
3.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4.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是( )。
A.5到7岁 B.7到9岁、10岁 C.10到11岁 D.11到13岁
5.“月明星稀”所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联觉 C.感觉补偿 D.感觉对比
猎考网解析: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理论。常见的学习理论有四个流派:行为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替代性学习的概念,也叫观察学习,即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外显行为。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题干中“孟母三迁”说的是环境对于人发展的影响,儿童通过观察周边的人进行学习,体现了社会学习理论。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也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指的是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大约在20秒左右,最多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短时记忆对刺激信息的编码方式以听觉编码为主,也存在着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故本题选C。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忘的学说。常见的遗忘学说有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和提取失败说等。题干中长时记忆的遗忘符合D选项。提取失败说认为遗忘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消失了,而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或线索错误。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四年级(10~11岁)儿童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的一般规律。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题干中“月明”导致有些“星星”看不到,符合D选项。A感觉适应是由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B联觉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C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故本题选D。
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以上就是学涂社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常见考试名词内容解析(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训练试题(判断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