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涂社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全国高考统一试卷,统一录取,你赞成吗?如果不赞成,原因是什么?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高考的制度、录取标准
日前,国内首份由民间高考研究专家推出的、具有完整框架的高考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出炉,对现行高考制度提出种种改革。昨(22)日,流沙河、林文询、谭继和等四川名家纷纷对此发表自己看法,反对者有之、观望者有之,也有人认为此举“可以尝试”。 民间专家 自下而上推进高考改革 据了解,领衔这份高考制度改革方案的是知名专家、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杨东平,他曾直言期待用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呼吁政府部门推进高考改革。 这份新方案为高考考试及招生制度改革提出“新十条”建议,其中包括高考考试科目多轨化、允许社会考试取代部分科目的高考成绩、增加高考次数等。该方案提出高考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全国统一的学业能力水平考试为主,辅之以高中成绩、高中课外综合表现的多元入学评价;高校确定录取标准,进行加试和面试后自主录取。其基本模式是“基础资格考试+高校自主录取”。 针对现行高考“一张考卷考所有人”的方式,新方案提出,建议按照高校分类管理的概念,将高校划分为研究型大学、地方性高校和高职院校三大类,再细分为不同科类,在高中课程中,确定不同的考试科目和内容难度,形成能够适应不同学生需要的13种“套餐”。 产生分歧 细分高中课程能否可行? 对于该方案提出的细分高校类型科目和高中课程的提法,流沙河表示极不赞成:“高中就是学习常识的阶段,中学生应该打牢基础。”他认为,如果根据大学类型和科目确定高中的考试科目及难度,很容易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这对学生一生的知识构成都是很危险的事。 谭继和也赞同这样的说法:“高中不能再细分”,高中一旦细分,很容易导致更严重的偏科。“现在已经有很严重的体现了:很多大学生人文知识严重不足,素质严重偏低。”他认为现在要做的是从中学时“补”,而不是“分”,要加强人文基础知识和素质的锤炼。 林文询则有不同意见:“可以尝试,至少这是一个建设性的提议。”他认为现在的高考选拔制度,可能产生很多整体不错、但资质平庸的人。衡量标准单一,很可能让某方面有潜质的人淹没掉。“而大师,说不定就在这些人中产生。” 不约而同 赞成增加高校自主权 “我不赞成一考定终身。”流沙河说,高校可自主招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命题、选拔,学生可参加多个学校的招生,互相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学生。 谭继和则列举了美国的例子,全国有高考制度,但高校也具有自主命题、自主录取和自主招生权。学生要单独考某个学校,获得成绩,最后看是否应当录取。 林文询认为,现在中国的高考制度和招生条件之间存在脱节,“一个700多分的‘状元’,不一定就是该专业最好的学生。”每个学校应有自己的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生,即使是同样性质的大学,不同的科类也有不同的选择标准。 稿源: 天府早报 编辑: 马欣 新华视点:30年后 站在高考改革的十字路口 07-06-10 中国恢复高考三十年 利弊同生中不断改革嬗变 07-06-06 1977-2007 高考三十年 改革焦点回眸(图) 07-06-06 [299614]网友:改革 ip地址:[218.59.235.*] 于2007-12-04 10:43 发表评论: 现行高考制度不科学。一考定终身已经耽误了几代人,也扼杀了不少人的创造热情、创造激情和创造力。从小学到高中纯粹是为了应试,大学则成了天之骄子释放压力、减负的天堂。当前,不少大学生走出校门表现出诸多无奈和茫然,无所适从,既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也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高校为什么至今未进入世界名校的行列,也与现行高考制度有关。我认为高校应该宽进严出,应该以开发、培养学生的潜能,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为己任。高校的产品是培养合格的毕业生,特别是优秀毕业生,是适应社会需要,推动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社会对所谓的全才需求并不是十分迫切,这样的人才也不可能培养出来。一个高中阶段偏科的高中生的创造潜力不一定比成绩均衡的高中生差,有可能要强若干倍。但是,由于偏科生的总分相对低一些,往往被高校拒之门外,得不到继续深造的机会,其聪明天赋和创造潜力被制度扼杀了。从另一方面讲,这也是高校资源的浪费。让这部分学生顺利地进入高校深造,才是家庭的幸事、社会的幸事,国家的幸事!国家教育部门及专家学者早就应该对高考制度进行深入研究,而且是不断地研究、创新、改革,这是你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另外,社会也迫切需要在政策上国家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类高等院校毕业生,不要人为地划分为国家干部和非国家干部身份,即使划分也应该按合格、不合格来划分吧?谁能说自考、成考毕业生就不合格呢?国家法律、法规明文规定自学考试、成人高校毕业生享有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同等待遇,而至今自考、成考毕业生连普通初中中专毕业生的待遇都不如,初中中专生还是国家干部身份,这难道不是身份歧视吗?多年来,身份问题是就业、深造、升迁、调工资不可逾越的一道门槛,再优秀的人才也奈何它不得,只得望而却步,不知伤透了多少人的心,耽误了多少人的前程。这也是家长们逼着孩子挤高考独木桥的一个原因。同时,身份歧视也不利于国家倡导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 由于现行高考制度是统一考试,于是在高等教育的上端,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阶段产生了统一课程标准的弊端,全国所有学生都必须按照统一标准学习。这种教育在失去了教育个性和教育目的的同时,也让学生丧失了个性发展空间 “整个中国教育问题的‘牛鼻子’是高考制度,现在的高考制度牵着中国教育走。”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曾经这样形容高考。这个形容不无道理。长久以来,高考成绩一直是衡量学校、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成绩的唯一“硬”标准。 “所谓高考问题,实质是考试的统一性与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赵炬明分析,由于考试是统一的,就无法兼顾学校和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因此制约了学校和学生的多样性发展。 若此,造成这一症结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使高考更好地为高校和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没有招生录取自主权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组专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岩介绍说:“我国学校实行的是行政化管理。这种体制下,对依法独立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高校而言,不能依法进行服务性管理。同时,对专业、课程设置的管制致使高校在师资、课程、教材、招生录取等学校建设方面,失去了自主权和作为。” 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高校在招生时,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素质有不同要求。“但是在政府统管招生的情况下,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仅仅是在国家统一考试之后的一类本科线限制之内加上20%的挑选权,而且相当一部分高校为了回避‘问题’,主动将它放弃。”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这就使得决策责任与后果承担产生分离,由此引发的问题全部由学校承担,没有人对招生质量最终负责。稍微有点个性的教授,便不能容忍这种自己想招的学生招不到,招生权和培养权完全割裂的局面。” 熊丙奇认为,相对于按教育规律进行改革可能惹出的种种问题来说,从某种角度讲,控制高校招生自主权是一个保证高考公平,维护公民平等受教育权利、维护社会稳定的办法,但也是目前高考制度始终不能进行实质性改革的根本原因所在。 学生没有自我发展选择权 由于现行高考制度是统一考试,于是在高等教育的上端,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阶段产生了统一课程标准的弊端,全国所有学生都必须按照统一标准学习。这种教育在失去了教育个性和教育目的的同时,也让学生丧失了个性发展空间。又由于统一高考实行文理分科制度,又使很多文理兼顾的学生不得不忍痛割舍“另一半”,发展潜能受到抑制。 “从高中开始一直延伸到高校的文理分科,可能使得大学里文科生不懂自然科学,理科生缺乏人文知识。两类人不了解彼此的思维方式,不知道对方想什么和如何想,彼此难以互相理解。”赵炬明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理解、处理社会及生活问题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明显的片面性,不仅使我们的教育偏离培养目标,不利于培养满足国家发展需求和面向21世纪发展需要的公民,也不利于造就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师,甚至还会导致很多社会问题。” 学校和学生必须双向选择 针对高考进行的改革,十年来各省一直在进行探索,最早进行改革的江苏省,10年间换了5个方案。“虽然高考制度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关口,但由于高校没有招生自主权,学生没有选择权,也只能在考试内容上下工夫,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变革。”江苏省新中华中学校长张天若解释。 可是,回归高校自主权以及增加学生选择权的高考制度应该是什么样的?它对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统一高考衍生的违背考试公正原则、损害教育公平的腐败现象能否进行有效遏制? “这个制度应该是实行多轨道、多样化,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考试、选择学校的机会,同时也给高校更多的自主选择学生机会的制度。”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楯回答说。对此,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解释,“21世纪教育研究院6月13日推出的民间版《关于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建议》,表达的就是这个设想。学生在参加每年3次的‘全国学业能力水平测试’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同时报考多所高校,分别参加不同学校的考试或研究型大学的联考,考生可以同时取得几个学校的录取通知,有选择地挑选学校。” 杨东平介绍,方案提出的录取方式也是多元化的,985和211学校可以采用“全国学业能力水平测试+高校自主招生”模式,部分211和地方本科院校可以采用“统一学科知识考试+集中录取”模式,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采用“自主考试”模式,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考试模式,自主多次录取考生。 “方案还提出了配套改革措施。比如,将考试纳入法制轨道,在高校内部建立自主招生的公信力度,建立招生全程信息公开制度进行社会监督;实行报名社会化;清理高考加分政策;降低英语分数权重;通过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实现考试机构和考试的社会化等等。”熊丙奇介绍说,此外,与自主招生、多次录取对应,入学后的学生还可以在研究型高校与其他高校、普通高校及职业高校之间及院系之间流动,促进高校教育的竞争。 方案一经公布,有人立即将它与美国、法国、亚洲等国家及地区的招生录取制度进行比较,以证明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有专家提出应该取消文理分科。赵炬明认为,“高考问题我们已经研究了30年,各国国情不同,招生录取制度不尽相同,并且也在不断改进,因此没有可比性。这个方案,汲取了新中国成立以前招生录取制度的长处,适合国情。如果取消文理分科,政府再能够在加大高校公信力度、规定工农子弟招生比例及学费补贴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遏制腐败现象、保障工农子女利益政策的话,将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在清华大学教授孙复初看来,招生录取自主权能否回归高校,是统一高考制度能否进行彻底改革的关键。他认为,高考制度改革,是有效解决我国教育界现存问题的关键。
高考政策,未来高考
英语改革
可以看到,高考并没有削弱英语的重要性,而是巩固了语、数、外作为三大主科的绝对地位。'英语实行一年两考',表明英语率先突破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制度,使得学生能够在整个高中阶段有多次机会刷新高考英语分数。其目的有二,一是分散学习压力,注重平时积累,而不要到了高三才想到突击英语;二是分散心理压力,让学生有机会多次挑战自我,从头再来。
可以预见,这个政策的转变将带来的结果是:孩子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将有两条主线,一个是日常学校教学所关注的'课本主线',一条是从高一便开始发力冲刺高考的'应试主线'。前者是由《教学大纲》所决定的,即学校老师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规定的进度完成高中三年的英语教学任务;后者是由高考新政策决定的--既然国家允许学生'一年两考',那么肯定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利用每一次机会来'刷分',正如许多准备托福、雅思等出国考试的学生一样,'即使前几次成绩考得不理想,也要先体验几次,积累考场经验'。于是,在日常学校英语学习之外,由于迫切的'刷分'需要,学生很可能愿意跟着应试经验丰富、提分效果明显、教学针对性强的机构和老师进行大量课外英语补习,以巩固和提高考试成绩,应对每半年一次的高考英语应试机会。
三、备考建议
2014年是'高考英语改革元年',虽然'政策改革'尚未实行,但各省都已经进行了重要的题型改革。各省的题型改革纷纷向我们传达着一个信号:高考英语依然重要,对于孩子的能力要求更高。
在'基础知识'方面,新高考更侧重对语言的'感知能力'的考察,传统死记硬背单词语法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只有在语境中学会的、带着生命力的英语知识才能帮你赢得高考。如山东卷增加了一篇故事性很强的'小完型',全国卷删掉了传统的'单项选择'题,代之以一篇对语境感知力要求极强的'语法填空'题,都体现了新高考英语对于'语言生命力'的要求。
在'应试能力'方面,新高考更侧重考察'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北京卷删掉了一篇华而不实的'看图议论文',代之以一篇朴素务实的'应用文',就体现了这一特点。此外,各省试卷中的三大传统题型--阅读理解、完型填空、书面变动不大,相当于告诉我们:高考英语难度也并未发生明显改变,未来考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容松懈。今年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要关注本省历年真题外,也要认真研读上海、浙江以及全国新课标I卷II卷的题型
英语考试的成绩是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的综合结果。只学基础知识而忽视应试能力的培养,孩子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在考场上100%发挥出来;而一味迷恋'解题技巧'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则会让孩子的成绩提升缺乏'后劲'。只有系统学习基础知识、科学培养应试能力,不回避真正的问题、不放弃必要的努力,才能让孩子稳步提分。
2017年高考改革英语增加了一次考试机会:加强对听说的考量
改革后英语是否会削弱?
专家称,改革对高考英语没有太大冲击
按照《意见》规定,外语仍与语文、数学一样全国统考,分值不变,但增加了一次考试机会。
根据此前北京中考[微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拟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比重,英语满分从150分拟降至100分。
【解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微博]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曾参与过上海一家外国语杂志组织的专题讨论,他们曾在两个月前撰写反对降低高考英语比重的报告,交给相关部门。
上述参与此轮改革制度设计的核心专家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其提倡将英语按照等级进行评价、计分,但“讨论中阻力很大”,最终还是规定按照分值计算,且分值不变。
“这次改革对高考英语没有太大冲击。”文秋芳认为,首先,外语分值不变;其次,增加一次考试机会也并非不可能,像托福[微博]、雅思[微博]一年都组织多次考试,但需要确保两次考试难度相近。而先在上海、浙江进行试点,也是基于改革要谨慎前行的考虑。
由于今年北京中考、高考在题型上有所变化,语文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考核,英语加强对听、说能力的考量,
因此,新学期开学,不少学校根据考试改革风向标的变化,适当地调整了日常教学内容。记者了解到,国学、曲剧、太极等传统文化课程新学期走进“课表”。此外,英语课堂上,听、说训练占据半壁江山。
英语和学业水平考试两考增加机会
《意见》指出,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而对于学业水平考试,各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这意味着,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六门科目中,将有四门有两次考试机会。
阳江一中英语老师黄老师认为,英语有两次考试,增加了学生们的考试机会,“如果学生能够在高二考一次,高三再考一次,就分散了学习压力,特别是对于心理素质不太好、但英语成绩不错的学生来说,这对他们是个好消息。”
今年高中毕业的卢俊宇十分赞同为学生提供两次机会,“今年高考我英语考得不理想,平时都有110分左右,这次不知是不是答题卡填错了,只有66分。如果有两次机会,我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卢俊宇觉得自己没有遇到改革,十分遗憾。
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有利于高考公平
“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是一大亮点,对大多数考生更加公平。”程老师说,阳江是欠发达地区,而这些加分一般都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所以这一改革对阳江等偏远地区来说更加公平。
记者采访了多位老师,被访的老师普遍表示,阳江很少有学生高考时享受体育、艺术加分项,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而不少家长也认为,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存在不少猫腻,“一些家里比较有钱有门路的学生,有的会利用这一点想办法实现加分。”陈姓家长说。
■担忧
英语两考英语两考重要性提高,
将弱化语数地位
“凭什么英语可以考两次,而语文数学只有一次机会?这对语文数学不公平。”负责教学管理工作的陈老师认为,对于国人来说,语文数学也同样重要,特别是语文,走上工作岗位后,语文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加明显。
学生程小源说道:“语文若学不好,也影响了对其他科目的理解。”他认为,英语考两次,将增加老师和学生在这一科目的投入时间,对其他科目会造成不少影响。
考试压力提前,
14门科目都不可轻视
“如果文理不分科,女儿还要兼顾学习理综三科,分散精力,学习压力大。”林女士庆幸女儿没有赶上此次改革。她认为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在内的14个科目,实行“学完即考”、“一门一清”,不在高考时统一考,相当于考试压力提前,从高一开始就要谋划,“本来高三的压力大,现在从高一开始就要紧绷神经。”林女士说。
全国高考统一试卷,统一录取,你赞成吗?如果不赞成,原因是什么?
学涂社(https://www.cjqi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全国高考统一试卷,统一录取,你赞成吗?如果不赞成,原因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要是高考全国一张卷,一个分数线录取,我举双手双脚赞成,我做梦都盼着这一天。
不是为了我自己,高考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影响了,而是为了我将来的孩子。然而这也只是做梦而已,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能实现这个梦想。
考试制度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因为它是选拔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方法,也许是最有效的方法,它真正体现了公平、平等、客观等原则。为什么说考试是一种体现公平的制度呢?
因为所谓“公平”就是用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和决定取舍,而考试就是一个客观标准——一张卷子、一个分数,用分数或者等级来衡量一个人的水平,决定是否录取,是否授予从事某一行业的资格等,无论高低贵贱、男女老少。
高考是目前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最主要的途径,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因为高考而改变命运,既有可能实现阶层的跃升,比如农家子弟考入名牌大学,获得在一线大城市定居和体面的工作;也有可能导致阶层的下降,比如富人家庭的孩子高考落榜,失去上大学的机会,如果再失去父母的荫蔽可能会跌入社会底层。
但目前中国的高考制度也不是绝对公平的,因为处在上流阶层的人拥有大部分的社会资源,他们能影响规则的制定,要他们心甘情愿交出自己手里的资源是不可能的。他们不可能不为他们的后代考虑,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孩子在高考中落败,阶层下移,而底层的孩子跃升到上流阶层取代他们孩子的地位。
这个社会的上流阶层会影响高考制度的制定者,从而使制度更有利于自己的孩子。所以你会发现,北京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山东、河南等地的学生,如果是全国一张卷、一个分数线,北京的学生将面临全国考生的竞争压力,这是规则的制定者所不愿看到的。
此外,除了高考的不同卷、不同录取制度,各种名目的加分和保送的制度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为了让上流阶层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更好的大学,底层的学生很难获得这种加分和保送机会,只能靠高考。比如著名的“奶茶妹妹”就是凭借健美操特长而保送到清华大学,如果不是靠她的家庭社会关系,她很难获得这种机会。
如今在清华北大里农村学生的比例低得惊人也正说明了这一点。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专项计划”帮助农村学生进入名牌大学、重点大,但农村学生还是很难跟富人、官员、北上广中产阶级的孩子竞争。因为他们既不在一条起跑线上,也不是在同一个标准上(全国一张卷、统一录取)。
所以说,高考全国一张卷、一个分数线统一录取只是一个梦想,就算是在高度讲求公平的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做到,他们的上流社会阶层的孩子还是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名牌大学。这个梦想恐怕只有在某些地区的某些历史时期的绝对公平、人人平等的“乌托邦”社会里才有可能实现。
学涂社
以上就是学涂社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全国高考统一试卷,统一录取,你赞成吗?如果不赞成,原因是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学涂社:
www.cjqian.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