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涂社小编整理了高考加分的问题(关于高考加分的问题)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加分的问题
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 由于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引起社会的议论,有没有取消的必要?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加分条件
根据规定,应届高中毕业考生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高中阶段获 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高中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6名者(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成绩);高中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且在报考当年通过省级招生委员会会同体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测试并被认定的考生。上述七类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20分。
有三类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三类考生分别是: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
此外,还有其他可加分和优先录取的相关规定,如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加分档次
教育部出台的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
增加20分投档
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有下面几类: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和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全国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选拔赛获前六名以及参加上述比赛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均须经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全省统一认定。
增加10分投档
考生包括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及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籍考生以及烈士子女。
优先录取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以及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报考高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录取。
加分政策还对退役军人的加分投档作了明确规定:自谋职业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20分投档。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奥赛加分讨论
某省19名高考生被保送名校,其中绝大多数人曾获得奥赛奖项,让众多考生和家长很是羡慕。
奥赛成为保送名校的“敲门砖”,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奥赛近年来屡遭专家炮轰。2009年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办法规定,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包括: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竞赛(包括: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级赛区、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赛区、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均被列入选拔保送生的条件。
著名数学家杨乐说,现在的数学奥赛更多的采用应试的方式,十分不利于孩子数学素养的培养。他指出,很多参加奥赛的学生是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出来的,这些被选拔出来的孩子再用削减其他课程的方式进行集中训练,这种集中辅导并不是启发式的,而更多的是对解题技巧的训练,应试的色彩十分明显。
福建省人大代表不久前也提出了“关于‘奥赛’、‘创新大赛’、‘省优秀学生’与高校招生加分脱钩的建议”,认为应取消高考奥赛加分。但由于遭到部分奥赛获奖学生家长的抵制,取消和降低奥赛加分的政策最终没能得到执行。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部分省份政策
随着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以及广大考生对高考公平的呼唤,全国不少省份对高考加分政策有了调整。
首先是对一些比赛不规范、证书有水分的加分项目进行了调整。
例如,北京市规定,今后本市认定的高考持有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的测试项目,将被限定为15项。它们分别为:足球、篮球、排球、棒球、垒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武术、跆拳道、健美操、定向越野。此政策的最大变化在于,航海模型、航空航天模型、汽车模型、无线电测向、业余电台(简称“三模两电”)和棋牌类项目的体育特长生认定资格将被逐步取消。
上海市则规定文艺特长生加分分值减少,一些竞赛项目加分分值也由20分减为10分。
在2008年的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加分表“文艺特长生”一栏中,获得全国及上海市文艺竞赛个人一等奖或前三名(需赛前经市教委认定加分项目)和获得上海市学生艺术团(重点团)优秀团员称号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原来可以加20分;今年降到了10分。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一般团)优秀团员的加分也从2008年的10分降到了今年的5分。
其次,对以“权”换“分”的“重灾区”项目进行了调整。
例如,重庆市2009年的高考加分政策就明确规定,继续保留获市级优秀学生称号和高中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并获得市人民政府及以上表彰奖励者加20分的政策,取消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加分规定。
而奥赛等加分“重要武器”的力量将逐渐被削弱,例如重庆方面就规定从2009年起,高中五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加分政策不变,但省赛区一等奖获得者调整为报考在渝高校加20分。从2011年起,省赛区一等奖获得者不再享受加分政策。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腐败通道
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由于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由于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致使高考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严重异化,成了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长期以来,中国二级运动员审批都是由地市级体育行政部门执行,一些人千方百计拉关系、走后门,弄虚作假,蒙混过关。湖南省体育局在清理督查中发现,个别“国家二级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竟然比国家规定多了七八秒,甚至不如一个普通小学生,令人啼笑皆非。
一些获取运动员技术等级的高考生,家里或多或少都有“关系”和“背景”,其父母不是党政机关干部,就是财大气粗的“大款”。这些体育竞赛的“优胜者”们,靠的并不是体育实力而是家长们的关系和金钱,这种明目张胆的公开造假事件说明,如果不能全面堵住政策漏洞,不把权钱交易从高考领域中完全驱除,高考公平就难以保证。
为了人才的公平选拔和培养,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现行的高考加分制度。要通过规范程序、强化监督、公开透明、严惩违规等途径,完善高考加分制度,不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使这一制度带给考生真正的公平和公正。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热议
观点之一:加分政策本身就体现不公平
1.加分政策是在又一次强化起点的不公。
2.加分政策不看家庭背景不表示就公平。
3.不要在考试之外制造不公平的加分。
观点之二:加分过程就埋下特权的种子
高考是“一分定生死”,在这种近乎残酷的竞争中,能穿上一件“加分”的马甲,意味着什么乃是不言而喻。而对于每一分都要靠自已去搏的“裸考”学生而言,则如同在枪林弹雨中光着膀子与穿着铠甲的对手角逐,要想胜出又有多么艰难。虽然加分的理由冠冕堂皇,但是却无法改变最基本的事实:加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赋予一些人“特权”,人为制造个人命运的巨大落差。而事实也一次次证明,有些高考加分,在一些地方已完全异化为权势家庭的“寻租”。
观点之三:取消高考加分政策应当缓行
任何政策都是有一定惯性的,过去的政策影响的是现在,而现在的政策影响的是将来,所以取消高考奥赛加分,最好不要骤然行事,而必须顾及政策的惯性。 这也是家长们反对取消奥赛加分政策的关键所在,所以,取消奥赛加分,请给学生和家长们预留一定的缓冲时间。
观点之四:调整加分政策应该从长计议
高考分数就是一根坚不可摧的硬杠杠。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公平的,是有说服力的,是让人口服心服的。作为高考加分政策制定者的教育管理部门,既然高考加分政策在执行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不正常现象,就要与时俱进,深入调查,汇总各省的做法,看看能不能从完善政策上下功夫解决问题。
注:浙江艺术类高考加分已取消,有兴趣,还可以学,但最好不要花太多精力,学习现在最重要。
关于高考加分的问题
根据规定,应届高中毕业考生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高中阶段获 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高中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6名者(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成绩);高中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且在报考当年通过省级招生委员会会同体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测试并被认定的考生。上述七类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20分。
有三类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三类考生分别是: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
此外,还有其他可加分和优先录取的相关规定,如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加分档次
教育部出台的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
增加20分投档
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有下面几类: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和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全国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选拔赛获前六名以及参加上述比赛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均须经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全省统一认定。
增加10分投档
考生包括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及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籍考生以及烈士子女。
优先录取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以及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报考高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录取。
加分政策还对退役军人的加分投档作了明确规定:自谋职业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20分投档。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奥赛加分讨论
某省19名高考生被保送名校,其中绝大多数人曾获得奥赛奖项,让众多考生和家长很是羡慕。
奥赛成为保送名校的“敲门砖”,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奥赛近年来屡遭专家炮轰。2009年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办法规定,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包括: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竞赛(包括: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级赛区、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赛区、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均被列入选拔保送生的条件。
著名数学家杨乐说,现在的数学奥赛更多的采用应试的方式,十分不利于孩子数学素养的培养。他指出,很多参加奥赛的学生是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出来的,这些被选拔出来的孩子再用削减其他课程的方式进行集中训练,这种集中辅导并不是启发式的,而更多的是对解题技巧的训练,应试的色彩十分明显。
福建省人大代表不久前也提出了“关于‘奥赛’、‘创新大赛’、‘省优秀学生’与高校招生加分脱钩的建议”,认为应取消高考奥赛加分。但由于遭到部分奥赛获奖学生家长的抵制,取消和降低奥赛加分的政策最终没能得到执行。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部分省份政策
随着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以及广大考生对高考公平的呼唤,全国不少省份对高考加分政策有了调整。
首先是对一些比赛不规范、证书有水分的加分项目进行了调整。
例如,北京市规定,今后本市认定的高考持有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的测试项目,将被限定为15项。它们分别为:足球、篮球、排球、棒球、垒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武术、跆拳道、健美操、定向越野。此政策的最大变化在于,航海模型、航空航天模型、汽车模型、无线电测向、业余电台(简称“三模两电”)和棋牌类项目的体育特长生认定资格将被逐步取消。
上海市则规定文艺特长生加分分值减少,一些竞赛项目加分分值也由20分减为10分。
在2008年的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加分表“文艺特长生”一栏中,获得全国及上海市文艺竞赛个人一等奖或前三名(需赛前经市教委认定加分项目)和获得上海市学生艺术团(重点团)优秀团员称号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原来可以加20分;今年降到了10分。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一般团)优秀团员的加分也从2008年的10分降到了今年的5分。
其次,对以“权”换“分”的“重灾区”项目进行了调整。
例如,重庆市2009年的高考加分政策就明确规定,继续保留获市级优秀学生称号和高中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并获得市人民政府及以上表彰奖励者加20分的政策,取消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加分规定。
而奥赛等加分“重要武器”的力量将逐渐被削弱,例如重庆方面就规定从2009年起,高中五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加分政策不变,但省赛区一等奖获得者调整为报考在渝高校加20分。从2011年起,省赛区一等奖获得者不再享受加分政策。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腐败通道
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由于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由于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致使高考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严重异化,成了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长期以来,中国二级运动员审批都是由地市级体育行政部门执行,一些人千方百计拉关系、走后门,弄虚作假,蒙混过关。湖南省体育局在清理督查中发现,个别“国家二级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竟然比国家规定多了七八秒,甚至不如一个普通小学生,令人啼笑皆非。
一些获取运动员技术等级的高考生,家里或多或少都有“关系”和“背景”,其父母不是党政机关干部,就是财大气粗的“大款”。这些体育竞赛的“优胜者”们,靠的并不是体育实力而是家长们的关系和金钱,这种明目张胆的公开造假事件说明,如果不能全面堵住政策漏洞,不把权钱交易从高考领域中完全驱除,高考公平就难以保证。
为了人才的公平选拔和培养,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现行的高考加分制度。要通过规范程序、强化监督、公开透明、严惩违规等途径,完善高考加分制度,不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使这一制度带给考生真正的公平和公正。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热议
观点之一:加分政策本身就体现不公平
1.加分政策是在又一次强化起点的不公。
2.加分政策不看家庭背景不表示就公平。
3.不要在考试之外制造不公平的加分。
观点之二:加分过程就埋下特权的种子
高考是“一分定生死”,在这种近乎残酷的竞争中,能穿上一件“加分”的马甲,意味着什么乃是不言而喻。而对于每一分都要靠自已去搏的“裸考”学生而言,则如同在枪林弹雨中光着膀子与穿着铠甲的对手角逐,要想胜出又有多么艰难。虽然加分的理由冠冕堂皇,但是却无法改变最基本的事实:加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赋予一些人“特权”,人为制造个人命运的巨大落差。而事实也一次次证明,有些高考加分,在一些地方已完全异化为权势家庭的“寻租”。
观点之三:取消高考加分政策应当缓行
任何政策都是有一定惯性的,过去的政策影响的是现在,而现在的政策影响的是将来,所以取消高考奥赛加分,最好不要骤然行事,而必须顾及政策的惯性。 这也是家长们反对取消奥赛加分政策的关键所在,所以,取消奥赛加分,请给学生和家长们预留一定的缓冲时间。
观点之四:调整加分政策应该从长计议
高考分数就是一根坚不可摧的硬杠杠。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公平的,是有说服力的,是让人口服心服的。作为高考加分政策制定者的教育管理部门,既然高考加分政策在执行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不正常现象,就要与时俱进,深入调查,汇总各省的做法,看看能不能从完善政策上下功夫解决问题。
高考加分惹的祸? 二级运动员比奥运冠军还快
学涂社(https://www.cjqi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加分惹的祸? 二级运动员比奥运冠军还快的相关内容。
“如果因为我们审批不严,导致教育部门和高校不再认可运动员等级制度,那么体育事业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就更低了”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 北京报道
7月,当高考(论坛)加分造假的新闻又沸沸扬扬之时,一项有望改变体育特长生认定混乱局面的措施,正在全国体育系统悄然推行:带有全国统一编码的新版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已于本月正式启用。
国家体育总局筹备许久的新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由此进入实质阶段,“配套政策已经出了很多,现在开始抓落实。”牵头修订《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的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综合处处长郝强告诉本刊记者,如何解决国家二级运动员乱象,是新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的重点内容之一。
2006年4月,有关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的工作,由其他处室移交到竞体司综合处。两个月后,湖南曝光特大高考体育加分丑闻,多个地市涉及二级运动员身份造假。
郝强随后被国家体总特派湖南调查处理该事件。没有被报道的是,国家体总最后决定停止湖南14个地市一年的二级运动员审批发放权力,“这种处罚力度是罕见的。”在当年年底的全国体育系统会议上,湖南省体育局还专门就此事作了检查。
“2006年是个节点,从那以后二级运动员审批数量开始下降。”郝强说,之前每年国家体总会下发七八万张空白二级运动员证书,目前已减到四五万张,“这还是在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各类竞赛增加的情况下。”
不过,他认为,过去3年的查处违规更像是在到处“灭火”,“哪里出事了,就去哪里整顿”。
2009年4月13日,浙江高考航模加分事件曝光前夕,国家体育总局印发新修订的《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了2005年10月颁布的旧管理办法。
“浙江事件后,我和航管中心的人用了一天时间逐条修改相关竞赛标准,把竞赛层次提高,含糊的全删掉。”郝强说。
作为国家体育事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国家体总正希望用严格的管理体制来维护二级运动员队伍的“纯洁”。
“如果因为我们审批不严,导致教育部门和高校不再认可运动员等级制度,那么体育事业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就更低了。”郝强说,这可能对中国的体育事业产生重大影响。
比奥运冠军还快的业余运动员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看来,以国家二级运动员为代表的体育特长生,是整个高考加分体系中“造假最多的部分”。他自1988年开始参与高考招生,至今已20多年。
孙东东在高考大省陕西曾发现,一个班40多个学生都拥有二级运动员证书。“人人都有,审查材料的时候看成绩,1500米的速度比奥运冠军还快。”他后来发现,原来是将800米的成绩抄了上去。
2004年,西安曾曝光体育特长生造假案,当年全市616名申请二级运动员加分的考生中,只有248人通过陕西省招办的测试。经纪检部门调查,其中又有50人的二级运动员证书不符合规定,2人伪造证书。只有196人是名副其实的国家二级运动员。
本刊记者了解到,陕西省体育局本来有望升任局级干部的相关处室负责人因此被调离。陕西省随后取消了二级运动员享受高考加分的规定。目前,该省仍规定,只有国家一级运动员可以享受10分加分。
陕西省招办负责人曾表示,造假的主要原因是发证机关管理松散,主管部门如果通过测试进行复核,像是在“怀疑”其他部门,可能引起不满,所以干脆终止这一政策。
自1958年建立的国家运动员等级制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这些年来,总局领导在年初布置纪检监察工作时,都会提到这一块。”郝强说。
运动员等级制度本来只在体育系统内部有一定作用,和高考加分挂钩后身价陡增。
1983年,原国家教委规定,取得相应体育比赛成绩的高考考生,可以获得最多50分的分数照顾。
3年后,原国家教委进一步确定,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也可获得加分。
孙东东介绍说,体育加分形成的原因有二:一是大学要建立运动队、招一批运动员;二是考虑学生要全面发展。“学生训练也耽误了时间,如果和普通学生一起考试,肯定不在一个起点上。”在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和竞赛的背景下,为了体现公平,体育特长生开始受到照顾。
按照国家运动员等级制度,等级称号由高到低分为:运动健将、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
其中,一级及以上运动员一般在高考制度中被纳入另一个优惠政策体系:高水平运动员特招。按照2009年教育部的有关政策,其文化课成绩达到本科二批次分数线65%,就可以被录取。
武汉体育学院经管学院院长高雪峰告诉本刊记者,事实上,二级运动员是专业与业余的分水岭,一级及以上运动员一般被认为是专业运动员。
2004年陕西取消二级运动员加分后,在两年间没有一名高考考生申请一级运动员加分资格测试。而2005年、2006年该省批准的近百名一级运动员,全都是专业运动员。
花钱雇替身或买通对手让步
孙东东告诉记者,一般体育特长生造假要通过两个环节:一是获得二级运动员资格或者相应比赛的名次;二是通过各省教育主管部门举行的复审测试。而在1998年之前,体育特长生都是不需要复审测试直接加分的。
通过第一个环节的办法很多。比如在球类项目中,全队十几个队员中有一些的确是有水平的,他们的表现决定全队的成绩。如果比赛大比分或者是无关紧要的比赛,就派上“加分队员”,或者他们根本不上场,只出现在报名表和秩序册上。
球队取得名次后,“加分队员”就沾了光。虽然有的地方规定“主力队员”才能享受加分倾斜,但真正的主力队员在一次比赛中拿到资格后,就可以专门负责取得成绩。“加分队员”再通过主力身份,申报二级运动员资格。
这种办法非常保险,在书面材料上看不出任何破绽,几乎不违反任何规定。
如果做不到,家长还可以花钱雇别人顶替自己的孩子参加比赛。因为绝大多数青少年竞赛没有身份证的真伪识别程序,可以轻松伪造身份参加比赛。
多年前,一些地方曾发生整队足球队员全部由校外专业运动员组成的情况。
如果找不到这样的关系,可以想办法在体育系统找人购买证书,然后伪造秩序册等材料。
在体育系统还找不到关系,仍可以直接买一个假证书,因为证书没有统一编号和严格的防伪手段,无法查询。加之青少年比赛一般规格都不高,即使假证书上的比赛是凭空捏造的,仍很难核实。
在一些棋类和单人对抗项目中,还可以买通对手让步。毕竟对于较高水平的选手来讲,取得名次的机会很多。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参加一次比赛就能挣几千元“让路费”。
“无论哪种办法,肯定都有教师参与,否则肯定做不成。”孙东东说。
种种造假途径下,高考前的复审测试就成了最后的防火墙。
“在这个环节,的办法就是买通测试者。”孙东东说,记录测试成绩的笔就在测试者手中,明明100米跑了15秒,但在本子上记成10秒,即使站在一两米外的人也是看不出的。
根据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公布的信息,2009年高考等级运动员照顾加分资格审查中,共有360人报审,其中二级运动员320人。不合格136人,其中二级运动员118人。在202名审查合格的具备二级运动员身份的考生中,最后只有不到140人通过了测试复核,出现在网上公示名单中。
审批等级和门槛已经升高
在接手负责国家等级运动员制度后,郝强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到各地调查处理各类造假事件。
经过调研,国家体总发现,等级运动员制度中的问题是审批级别过低。
根据旧《办法》,申请二级运动员的,由运动员或其所属部门将申请材料报县(区)级体育部门审核;审核合格后由县(区)级体育部门报地(市)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批。
而运动健将、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分别由国家体总和省级体育局审批。
“审批级别越低,越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郝强说,地市体育局有权完成全部审批过程,只需要报省体育局备案。
根据新《办法》,等级称号审批权实行授权管理。国家体总授权省级体育主管部门一级、二级、三级运动员审批权,省级体育主管部门可以将二级运动员审批权授予地市级体育行政部门。这样虽然一般仍由地市级审批二级运动员,但省级体育主管部门拥有真正权力,可以对下级的审批情况进行检查和否决。
而在过去,对于地市体育部门发放的二级运动员证书,省体育局无权过问,即使出现问题也由国家体总出面。“新规定把责任落实到了省体育局,加强了对地市的监督管理。”郝强解释说。
目前,国家体总已经审核确定了469个有资格审批二级运动员证书的地市级单位,他们在得到上级授权后,才可以审批二级运动员。
作为另一个重要环节,国家体总在本月开始启用有7套防伪措施的新版等级证书。新的二级运动员证书编号由13位组成,其中前4位是审批年份,5至8位是审批单位的全国统一编码,第9位显示等级称号“2”,后4位为审批顺序号。三级运动员不实行全国统一编号。
国家体总很快将推出一级及以上运动员的网上公示、查询系统,二级运动员肯定也会被纳入其中。
“我们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和各个项目管理中心确定具体标准。”郝强告诉本刊,这个过程是由竞体司和各省体育局分管领导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人一起谈,确定细则。
比如,过去对竞赛范围,只会粗略说明“全国青少年比赛”,这一次则确定到底是哪些比赛,详细名称将登记在《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上。除此之外的比赛成绩都将视为无效。
根据竞体司的初步设计,球类项目的资格将更为细致。“申报时不仅要提供秩序册,还必须有比赛主办方确认的比赛信息,据此确定谁有资格获得等级称号。”郝强说,比如根据上场时间确定主力队员身份,“从第一名开始逐次递减获得等级称号的人数,充分体现公平。”
他告诉记者,目前已与各大项目管理中心谈过一遍,争取在下半年确定全部细则。
等级制度将越来越严格
2008年5月,国家体总曾在武汉召开省级体育主管部门分管领导会议,专门讨论新的国家等级运动员制度。2009年6月20日,启用新版等级证书前夕,在北体大又召开了一个同级别的报告会,统一思想。
“其实,这几年国家体总一直在吹风,等级制度将越来越严格,地方上要有准备。”郝强说,体育系统和教育、文化系统一样,上级部门对下级只是指导关系,并没有人事任免和财务权力,“因此,我们只能用规章制度来约束下级单位。”
郝强的担心,就是新制度的贯彻落实。
国家体总希望,用追究制度来保证新等级制度的施行,同时考虑会同纪检监察机构,引入巡视和督察制度。
目前社会对高考体育加分的负面评价,给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很大压力。在2009年10个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调整的省市中,有7个省份或直接减少了体育加分项目,或降低了体育加分的幅度。
如果继续维持过去的操作方式,体育加分很可能从高考加分政策中消失。
不过郝强也表示,并非建立了新的等级运动员制度就能彻底解决体育特长生问题,“比如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不具有二级运动员证书,但是在各种教育系统主办的中学生比赛中获得名次,根据目前的规定,也可以获得加分。”
本刊记者注意到,在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考体育尖子加分公示名单中,有数名考生的加分项目是“拉拉队”。
郝强说,高考加分真的不是一两个政府部门自己的事情。
学涂社以上,就是学涂社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加分的问题(关于高考加分的问题)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学涂社:
www.cjqian.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