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2 06:29:32 | 学涂社
如果想要获得语文中学教师资格证的考生需要参加中学综合素质、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语文学科知识三科的笔试成绩合格以及面试成绩合格,那么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有会考些什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2022年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重要人物考点,仅供参考!
考点一:苏轼及其作品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散文
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学涂社
一、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二、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
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
苏轼散文艺术特色:
一、“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二、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如《前赤壁赋》
三、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苏轼的诗歌
一、苏轼诗歌的分类:
1.社会政事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诗篇,如《荔枝叹》。
2.山水景物诗: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中的抒怀遣兴之作,写流动景色的《江上看山》;写奇幻烟云的《登州海市》;写景寄怀升华的人生感悟日哲理高度,或寓有浓厚的身世之感,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
3.和陶诗:寄情山水,以自适为趣的意味更浓,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平浅而有深味,在艺术上把握了陶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特色,能够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写,达到了“神似”陶诗的地步。
4.题画诗:把画景转化为诗境,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如《惠崇春江小景》。
二、苏轼诗歌艺术特色
1.“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如《石鼓歌》。“以文为诗”实际上是以才气为诗而获得成功。
2.丰富的比喻,也称“博喻”,如《百步洪》。
3.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4.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刚健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苏轼的词
一、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
1.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3.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
二、苏轼的“以诗为 词”
1.首先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发展。
2.在苏轼之前的“曲子词”的曲子,基本上是“轻音乐”“软性文学”。到苏轼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做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议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如《临江仙》。苏词充分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词。
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三、苏轼词的风格
苏词的风格是豪放,苏轼乃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
1.豪放,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婉约,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此词为悼亡之作,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叹喟中。
3.清旷,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不仅仅是文学巨子。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
考点二:李白及其作品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诗歌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诗歌的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诗歌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代表作品
《望庐山瀑布》,《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的词赋
李白是否有词的创作至今仍然未有一致的定论,但是今传为李白词的作品,若不论其真伪及是否可归入词体,约有20余首,如《秋风词》《结袜子》《菩萨蛮》《忆秦娥》等。
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在词史上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这一地位犹如古代希腊神话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作为一种“不可企及”的规范,李白词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的偶像。李白在词体文本模式的形成,词的创作模式上均有重大贡献。
实际上,从五代《花间集》以来,所有的唐宋词选集、总集,在具体操作中,都不会忘记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题记中提上一句。其作为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词人,虽然只有很少几首著作权经常受到怀疑的词作,但却从来没有人对他表示过任何的不满或批评意见。如果评选天下第一词人,李白无疑将以全票当选“词王”。
【导读】《题西林壁》是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题西林壁》是教师资格面试中语文科目常考资料,教师资格面试答辩大多会围绕设计思路、教学实施和教师结构化等题目发问。小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答辩在教师资格证面试中非常重要,面试中会有两个方面的考察,分别是试讲和答辩,答辩在试讲之后进行,对于试讲的结果会产生一些影响,所以想要面试取得比较好的分数,答辩也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提前把考官可能问到的问题进行汇总,组织好作答思路,保证遇到此类问题能够很好的作答,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学科答辩:《题西林壁》,一起来看看吧。
1.请你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朗读的?
【参考答案】
指导朗读这首古诗时,要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如,《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中“岭、侧、峰、低、各、同、山、目”要适当延长声音;“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比如,“远”稍强,“近”“高”强,“低”又是稍强;或“远”稍强,“近”稍弱,“高”稍强,“低”稍弱。“真”“只”要读作重音。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2.请你谈谈你为什么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到曾学过的《画杨桃》一课?
【参考答案】
《画杨桃》是此阶段学生学过的一篇课文,课文中“我”因为所处角度的不同,画出的杨桃的样子也不同,这一内容和《题西林壁》中,作者角度变化,看到庐山的景象是不同的是有想通之处的。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如果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会较难理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所以我通过学过的《画杨桃》,引导学生理解本诗中蕴涵的道理,由难到易,由已知得未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知识的前后融合、前后贯通,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3.你的教学目标是如何设置的?
【参考答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阅读中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同时,我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由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学生的思维逐渐有条理,求知欲望逐渐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有了较好的提高,因此,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2.通过朗诵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心境。
3.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要从客观出发、多角度出发认识事物”的哲理。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4.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苏轼写作本诗写作背景?
【参考答案】
苏轼,学富五车,才气横溢,诗、词、文都有极高造诣,被誉为“奇才”。因为不受当朝新党的笼络而受到迫害,遂引发了“乌台诗案”。1080年,死里逃生的苏轼被贬官至黄州,在黄州城东开荒种地,自食其力,号东坡居士。自贬谪黄州以后,他只好把政治上遭到压抑的苦闷消解于山光水色之中,出现了萧疏冲淡的格调。1084年,48岁的苏轼被改贬到了汝州,在他走马上任之前,他来到了江西,游览了闻名遐迩的庐山,诗兴萌动,挥笔书写了《题西林壁》。
5.什么是“题壁诗”?
【参考答案】
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始于两汉,南北朝时渐多,至唐代,题壁诗骤增,开始形成一种风气。据唐人诗集统计,当时题壁诗的作者有百数十家,其中著名的有寒山、崔颢等。宋代题壁之风方兴未艾,举凡邮亭、驿墙、寺壁等处多有题咏。当时题壁诗盛行,是因为雕版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因为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有关题壁的佳话很多,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了,崔颢题写了《黄鹤楼》之后,李白惊为绝唱,自愧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学科答辩:《题西林壁》,就说到这里了,以上的这几个问题希望大家好好准备,把教师资格证面试要点提前了解,提前做好必要准备,保证考试成功!
【导读】语文是教师资格证学科之一,在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考试中,《题西林壁》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我们需要用这些常见资料进行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进行教案的编写,在教师资格证面试和笔试中都有涉及,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也是课程进行的参考,所以做好教案就显得尤为重要的,需要分四个部分进行,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程和板书设计,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古诗两首-题西林壁》,一起来看看吧。
简要介绍
诗中描绘了庐山雄奇壮观的景象,但这首诗没有过多地描写庐山的美丽景色,而是另辟蹊径,分别从大处和小处着眼,告诉了我们一个认识事物时,要站在客观立场上的深刻哲理。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2.通过朗诵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心境。
3.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要从客观出发、多角度出发认识事物”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要从客观出发认识事物”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假期都去过哪里旅游呀?(生举手自由回答)老师去了江西省的庐山。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相信很多同学都对庐山十分向往吧,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脚步,一同去探访庐山,看看苏轼在庐山的旅途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吧!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题西林壁》(板书:题西林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文学家苏轼呢?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出示ppt中苏轼的文学常识。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然后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3.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分小组比赛朗读、男女生赛读。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学生举手朗读。举手说一说:我们能看出诗人在庐山之中视角和观察地点的变化吗?你是怎么发现的。
明确:诗人的视角和观察地点都在变化。从“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字可以看出。(板书:视角:横侧、远近高低)
2.全班齐读前两句,学生思考回答:
①通过读第一个句子,诗人都描绘了庐山怎样的景象呢?
明确:横着看,庐山形成了山岭,侧着看又看到了一座座山峰。(板书:变化:岭、峰、不同)
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画杨桃》吗?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景象呢?
明确:诗人的视角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同。
3.学生齐读三、四句,分成小组讨论:
①作者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明确:因为每一个角度看庐山,都会看到不同的景象,所以观赏者会不明确庐山真正的样子是什么,就是我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板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②“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是什么意思?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明确:“缘”是因为的意思。只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啊。
③结合这两句诗,谈谈怎样才能看到庐山的“真面目”呢?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道理?
明确: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赏庐山,不能局限于一个角度。
道理:要从客观出发认识事物,要对事物有全方面的了解再下判断,不能盲目做判断。言之有理即可。
(四)拓展延伸
1.出示并比较两首写庐山的名诗:《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比较这两首诗的侧重点。
明确:引导发现这两首诗不同的构思:前者在于景,后者在于理。
2.诗人在写诗时,往往在诗歌中蕴涵着自己的经历与情感,能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诗歌内容和分析诗人的情感是有极大帮助的。ppt出示苏轼被贬黄州的资料,体会本诗的独特视角。
(五)小结作业
小结: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作业:背诵《题西林壁》。
五、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视角:横侧、远近高低
变化:岭、峰、不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六、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时,由于学生经验不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是现阶段的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所以应该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哲理,例如提出“在生活中,我们碰到过因为观察角度不同,结果也不一样的情况吗?”等问题,并在进一步的交流中不断加深体会。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教案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在教师资格面试前的备课阶段,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是试讲成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以上的六个部分都是教学的重点,缺一不可,更多小学教师资格证报考指南,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以上就是学涂社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学涂社。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重要人物考点如果想要获得语文中学教师资格证的考生需要参加中学综合素质、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语文学科知识三科的笔试成绩合格以及面试成绩合格,那么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有会考些什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2022年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重要人物考点,仅供参考!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重要人物考点考点一:苏轼及其作品苏轼(1037年1月8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重点教师资格证笔试科一:综合素质难度最小的一科,很多知识点都是高中文综内容,属于记忆考试科目,花时间背就很好过。教师资格证笔试主要有以下几大模块。1.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多出现在材料分析题)2.职业道德(三爱两人一终身—材料分析题)3.法律法规(六法一纲要—选择题)3.基本文化素养(历史、科学、
2018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版:《雨霖铃》我为考生们整理了“2018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版”,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考试信息请关注的及时更新哦。祝大家考试顺利!2018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版:《雨霖铃》一、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八课《词七首》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有哪些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部分考察两个科目:《综合素质(小学)》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小学)”主要考察五个方面: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复习时可以按照职业理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律法规、基本能力的作文,文化素养的顺序进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察六个部分的内容:教育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流程与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的普通话要求为二级甲等以上。注意下面考试流程与要求的第一条。📜考普通话证考普通话证(语文老师要二级甲等以上;其他科目要二级乙等以上)。🧠考心理学和教育学考心理学以及教育学;该考试半年一次,通常在3月和10月,成绩可以保留三年,因此最好一次性通关;在考心里学和教育学时,就要报名好考试的等级——幼儿教师/小学/初中/高中(高职)
教师资格证考试英语学科中科目三复习技巧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三《英语学科知识与能力》:主要分两大部分考察:英语专业基础知识、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这两部分和它们的名字一样,英语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就是考察你的专业知识过不过关,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则是考察你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是否能够有效教学。首先教师资格证考试英语专业基础知识这一部分就靠刷题,单项选择题中除了会考到语言学这种十分专业的内容外,其余的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要笔试吗?是要面试的。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是面试才分学科,具体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小学全科,考试任选一科报考即可。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首先是你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达标,就是普通话等级要达到二级甲等的水平,各个地方的要求不一样,但是二级甲等是最保险的了。语文面试的时候着装和面部表情管理也非常重要,如果你
小学教师资格证语文考什么1.语言知识和表达能力:考试涵盖汉字、词语、语法、修辞等语文基础,检验考生对语言的掌握与应用。2.语言文字教育学:考查对语言文字起源、演变、规范化的理解,以及语文教育理论的掌握。3.阅读理解和分析:测试考生的阅读、思维逻辑、文学常识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语言、情感、文化内涵的分析。4.教材解析和教学设计:评估考生对教材、教师用书和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解与应用,包
2023-07-08 17:19:24
2024-04-21 00:29:57
2024-04-21 07:35:58
2023-06-17 17:11:53
2024-04-21 06:17:12
2024-04-19 22:4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