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 19:04:30 | 学涂社
种子的萌发
一、课标解读
《种子的萌发》是生物新课标中第四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里二级主题《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的第一节,课标中具体的内容标准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二、本节具体内容介绍
本节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第一个内容里安排的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第二个内容 里安排的是“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但这两个探究实验中,重点是第一个实验,教参确定本节的课时是两个课时,所以我这样安排本节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 条件”一个课时,后面两个内容合用一个课时。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就是第一个课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三、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课时实际就是一个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个实验是七(上)教材安排的第三个探究实验。第一个探究实验重在展示探究的 一般过程,向学生介绍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知识,里面控制的变量只有一个,设计的对照实验是一组;第二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和处理数据表格的能 力。这第三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而且本实验一下子考虑的是三个变量,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会设计对照、控制变量。可 以说,这个实验是七(上)探究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探究实验就尊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涂社
2、重点、难点的确定:在本节课中,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会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难点就是学会利用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初步明确对照组和实验组。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复习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概念。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作假设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何达到)
a、利用本教材的第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情景再现,进一步认识变量和对照实验这两个概念。
b、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平时的观察及耳濡目染的生产实践,让学生自主做出假设,并找出合理的依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尝试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
c、通过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学生在尝试中学会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在尝试中完善方案,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是本节课的难点。
六、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大胆的改变了课 堂教学模式,采用了“在尝试中学会制定计划和完善计划”的新型模式。充分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采用了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 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 念。
七、学习方法
“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 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尝试操作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八、教学策略
本课时主要采取以下策略来实施教学:
1、以旧带新,让学生增强知识的衔接性,系统性;
2、充分利用学生耳濡目染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作假设的能力;
3、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尝试由控制一个变量,设计对照,然后设计三组,同时控制三个变量;
4、采用启发引导式,在学生尝试操作中,完善实验计划。
九、教学程序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a.处理:提问导入: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哪四大类群?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又分为哪两类?师以问题2导入章节的新课。
(这样设计,意在增加学生知识的衔接性和系统性)
b.尝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描述被子植物一生所经历的阶段。从而导入本课时的学习。
2、学习新课: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a.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回忆本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引入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的复习。
b.学生根据探究主题,提出问题。
c.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日常观察,作出假设,并说出假设的合理依据。
d.师出示相关的实验用具,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会控制变量。
第一步:师引导学生回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情景再现,回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知识;
第二步:根据本实验的假设,明确本实验控制的变量;
第三步:让学生在讨论和亲自操作中,学会分开设计三组对照实验,分别控制三个变量;
第四步:由易到难,综合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让学生尝试操作中完善方案。第五步:学生在操作中,教师引导学生考虑方案中的每一个细节,进一步完善计划方案。
e.学生设计完后,让学生结合具体实验设计,说出三组对照实验,并且要在具体分析中,明确对照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从而预测结果,学会做出结论。
5、创新实验设计,开阔学生思路。
教师提供相关实验材料,让学生在讨论中设计三组对照实验,从而布置学生课外创新设计本实验,利用不同的实验用具,控制三个变量,设计三个变量。使学生思路开阔化。
十、综述
以上是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课时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本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材料用具, 让学生充分在尝试中,在热切的观察和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主动而轻松的掌握了本次实验的设计,成功的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关于2020年初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面试 试讲稿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 2020初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稿 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 环球青藤 分享更多干货
高中物理科学怎么考教师资格证?科三教学设计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如下:(1)字迹美观、行文逻辑清晰、教学目标正确、突出教学重难点、体现教学流程、体现新课程理念,可得36-40分。(2)行文逻辑清晰、教学目标正确、突出教学重难点、体现教学流程、体现新课程理念可得30-35分。(3)教学目标正确、突出教学重难点、体现教学流程、体现新课程理念可得25-35分。(4)教学目
教师资格证湖北高中生物面试怎么准备教师资格证统考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情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抽题备课、试讲、答辩等方式进行。面试内容: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备课(或活动设计)、试讲(或演示)、答辩(或陈述)等环节进行。遵循《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和《考试大纲(试行)》(面试部分),主要考核申请人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学基本素养和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考什么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考试分为笔试考试和面试考试。笔试考试一共考试三科分别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面试考试是在笔试三科考试都通过之后,面试考试以试讲形式进行,即试讲高中生物课程。《综合素质》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基本能力五个模块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练习题(1)一、简答题1.简述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阅读《动物学校》这个故事,回答相关问题。动物学校要招生啦!动物园的动物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泥鳅、松鼠、老鹰……有幸成为首期学员。学校开设了游泳
考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都考那些科目啊?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内容为:《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考试科目:1、幼儿园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2、小学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3、初中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怎么复习你考的是什么学段呢(幼儿、小学‘中学’)1.强化训练、及时总结(1)白纸梳理——攻破主观题拿出一张白纸、一支笔,不要看任何资料,梳理主观题知识点,这也是自己与自己进行交流的过程。总结完就会发现:还有很多东西自己都没有想起来。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梳理这些问题,能够发现自己很多的薄弱环节。(2)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复习的你如果感觉自己的想法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英语学科中科目三复习技巧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三《英语学科知识与能力》:主要分两大部分考察:英语专业基础知识、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这两部分和它们的名字一样,英语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就是考察你的专业知识过不过关,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则是考察你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是否能够有效教学。首先教师资格证考试英语专业基础知识这一部分就靠刷题,单项选择题中除了会考到语言学这种十分专业的内容外,其余的
教师资格证面试实习支教生怎么报名实习支教师范生教师资格面试报考说明实习支教师范生是指由山东省教育厅统一选派,到农村中小学校实习支教的高校在读师范生。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和《山东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鲁政办发〔2015〕60号)精神,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做好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
2023-07-11 09:18:17
2024-04-21 00:29:57
2023-06-24 22:24:43
2024-04-21 07:35:58
2024-04-21 06:17:12
2023-07-10 1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