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3 21:02:45 | 学涂社
语文教资面试可以看课文。题本上会有相关课文内容,和试讲要求。课文内容主要是课本上的1-6年级的课文,但是不止用一个教材版本,可能包含人教版、部编版、 苏教版、 等等而且课型也分为阅读课、识字课、拼音课、口语交际课等多个课型。
教资面试的注意事项
教师资格证面试礼仪主要是指和评委的语言、眼神等交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入考场在讲台侧方站定后,向评委问好、鞠躬;
(2)走上讲台进行片段教学,应试者应处在中间区域。不要频繁地左右移动。在讲解板书设计的过程中,应站在旁边,不要挡住评委的视线;
(3)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束后向评委致谢,鞠躬;
(4)在考场中适当地和评委进行眼神的交流。
教师资格证面试礼仪是一个习惯问题,需要不断地练习、强化,最后固化下来。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对照镜子,规避和改正一些不规范的小动作。
学涂社(https://www.cjqi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题西林壁》的相关内容。
【导读】语文是教师资格证学科之一,在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考试中,《题西林壁》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我们需要用这些常见资料进行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进行教案的编写,在教师资格证面试和笔试中都有涉及,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也是课程进行的参考,所以做好教案就显得尤为重要的,需要分四个部分进行,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程和板书设计,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古诗两首-题西林壁》,一起来看看吧。
简要介绍
诗中描绘了庐山雄奇壮观的景象,但这首诗没有过多地描写庐山的美丽景色,而是另辟蹊径,分别从大处和小处着眼,告诉了我们一个认识事物时,要站在客观立场上的深刻哲理。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2.通过朗诵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心境。
3.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要从客观出发、多角度出发认识事物”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要从客观出发认识事物”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假期都去过哪里旅游呀?(生举手自由回答)老师去了江西省的庐山。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相信很多同学都对庐山十分向往吧,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脚步,一同去探访庐山,看看苏轼在庐山的旅途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吧!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题西林壁》(板书:题西林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文学家苏轼呢?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出示ppt中苏轼的文学常识。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然后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3.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分小组比赛朗读、男女生赛读。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学生举手朗读。举手说一说:我们能看出诗人在庐山之中视角和观察地点的变化吗?你是怎么发现的。
明确:诗人的视角和观察地点都在变化。从“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字可以看出。(板书:视角:横侧、远近高低)
2.全班齐读前两句,学生思考回答:
①通过读第一个句子,诗人都描绘了庐山怎样的景象呢? 学涂社
明确:横着看,庐山形成了山岭,侧着看又看到了一座座山峰。(板书:变化:岭、峰、不同)
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画杨桃》吗?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景象呢?
明确:诗人的视角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同。
3.学生齐读三、四句,分成小组讨论:
①作者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明确:因为每一个角度看庐山,都会看到不同的景象,所以观赏者会不明确庐山真正的样子是什么,就是我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板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②“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是什么意思?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明确:“缘”是因为的意思。只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啊。
③结合这两句诗,谈谈怎样才能看到庐山的“真面目”呢?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道理?
明确: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赏庐山,不能局限于一个角度。
道理:要从客观出发认识事物,要对事物有全方面的了解再下判断,不能盲目做判断。言之有理即可。
(四)拓展延伸
1.出示并比较两首写庐山的名诗:《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比较这两首诗的侧重点。
明确:引导发现这两首诗不同的构思:前者在于景,后者在于理。
2.诗人在写诗时,往往在诗歌中蕴涵着自己的经历与情感,能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诗歌内容和分析诗人的情感是有极大帮助的。ppt出示苏轼被贬黄州的资料,体会本诗的独特视角。
(五)小结作业
小结: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作业:背诵《题西林壁》。
五、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视角:横侧、远近高低
变化:岭、峰、不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六、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时,由于学生经验不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是现阶段的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所以应该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哲理,例如提出“在生活中,我们碰到过因为观察角度不同,结果也不一样的情况吗?”等问题,并在进一步的交流中不断加深体会。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教案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在教师资格面试前的备课阶段,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是试讲成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以上的六个部分都是教学的重点,缺一不可,更多小学教师资格证报考指南,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以上就是学涂社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学涂社。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学涂社:www.cjqian.com初中语文教资考过哪些文言文《论语十则》、《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初一下册5篇:《伤仲永》、《木兰诗》、《口技》、《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以前是《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后来改了)初二上册6篇:《桃花源记》、《短文两篇》。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需要考哪些科目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需要考科目如下: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考三个科目,科目一为《综合素质》(中学)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笔试有效期内通过三科笔试者可报名参加面试。科目一《综合素质》主要考查考生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科目二《教育知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笔试考啥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有三科。分别是《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解答题、材料分析题、课例点评题、诊断题、辨析题、教学设计题、活动设计题。一、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笔试要求(一)学科知识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
初中语文教资有哪几个科目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有三个科目,分别为《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和《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学)》。《综合素质》的考试内容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主要题型有单选、材料分析和写作。《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
高中语文科目三都考什么内容?高中语文教资科目三考查考生相应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内容。《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诊断题、教学设计题、案例分析题、教学情境分析题等,根据不同的考试学科有不同的设置。高中教师资格证笔试有三科,《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科目三叫《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
语文教师资格证的面试看课文吗?语文教资面试可以看课文。题本上会有相关课文内容,和试讲要求。课文内容主要是课本上的1-6年级的课文,但是不止用一个教材版本,可能包含人教版、部编版、苏教版、等等而且课型也分为阅读课、识字课、拼音课、口语交际课等多个课型。教资面试的注意事项教师资格证面试礼仪主要是指和评委的语言、眼神等交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进入考场在讲台侧方站定后,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师资格证考试文本特点:问法:①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②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③分析本文景物描写特点二.教师资格证考试审题: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修辞、说明方法、表现手法三.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板:本文是一篇()文,采用了()修辞或()说明方法,用词/语言(),通过()顺序结构顺序记叙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什么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教育知识与能力:考查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教育理论、教学设计与评价、学生发展心理学等。2、语言文字知识与能力:考查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语言文字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文学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会考查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基本功知识。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查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
2024-04-21 00:29:57
2024-04-21 07:35:58
2023-06-17 17:11:53
2024-04-21 06:17:12
2024-04-19 22:48:24
2023-06-28 2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