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度教师资格证考试 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

2024-03-31 12:32:49 | 学涂社

今天学涂社小编整理了信度教师资格证考试 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信度教师资格证考试 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前训练:文学常识

【导读】教师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同时也是大家争相争取的工作,但是想要成为教师,必要的证件也是需要具备的,其中教师资格证就是必须要有的,虽然《综合素质》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较为简单的科目,但是因为知识点比较多,所以很多考生往往感觉很头疼,目前正是教师资格证考前复习的冲刺阶段,主要进行的就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训练,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考题,赶紧来练习一下吧。

1.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反映气候、物候的变化,用以指导农事。下列节气中,白昼最长的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参考答案】B

解析:白昼最长的是夏至。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2.1972年,考古学家在发掘一座汉墓时发现一具女尸,不仅千年不腐,而且各部位和内脏器官的外形相当完整,各组织细微结构保存较好,为世所罕见。该墓葬的名称是(
)

A.满城汉墓

B.狮子山汉墓

C.西汉南越王墓

D.马王堆汉墓

【参考答案】D

解析:1972年考古学家首次发掘出一具保存完好的马王堆汉墓女尸,当时考古人员打开内棺材盖,没有想到里面竟然是一具沉睡了两千年却保存完好的一具女尸,丝毫没有腐化的样子,而这具女尸就是辛追夫人。

3.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2015年推出了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新版。小说的作者的是( )

A.肖洛霍夫

B.瓦西里耶夫

C.法捷耶夫

D.帕斯捷尔纳克

【参考答案】B 学涂社

解析:作家瓦西里耶夫于60年代发表了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相继被改编成了话剧和歌剧。1972年,导演斯罗斯托茨基又把它搬上了银幕,并由他和小说原作者瓦西里耶夫共同编剧。

4.图2中的人像雕塑出自组雕《地狱之门》,原是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大门而作。此雕塑后来被放大三倍复制,称为独立作品,作品的通行名称是(
)

A.诗人

B.守门人

C.瞭望

D.思想者

【参考答案】D

解析: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思想者》是罗丹晚年最伟大的杰作,在20世纪初,它被视为改造世界力量的象征。

5.对图3中的解释,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定的试卷长度范围内,改编题量能够明显改变考试结果的信度

B.当试卷长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增加题量不会明显改变考试结果的信度

C.试卷题量少于80时,题量与信度正相关,题量越少考试的信度越低

D.当试卷长度达到某一极高的程度后,考试结果的信度也会达到极值1

【参考答案】D

解析:信度只能无限趋近1,不能达到1。

在进行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前训练的时候,大家要做的就是认真审题、考后总结、技巧使用这几个方面,只有做到这几点,我们才有机会更快的通过相应的考试,至于现阶段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如何记忆,大家可以根据一些过来人的经验进行,最好的就是进行考点的口诀记忆,加油!

信度教师资格证考试 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

2014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

(说明:本场考试共计72题,分为4种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情景题。满分l00分,考试时间为1个小时。)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分,共30分)

1.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 )阶段。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虚拟自我

2.根据强化的目的和性质,强化可分为( )。

A.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

B.正强化和负强化

C.自然强化物和人为近似强化物

D.强化和惩罚

3.成为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同一性的基础,也是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基础的是( )。

A.基本的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阅读

B.吹拉弹唱

c.运算

D.记忆

5.阿特金森认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 )的动机。

A.追求利益

B.追求刺激

C.避免困难

D.避免失败

6.汉语拼音的学习对英语音标的学习的影响是( )。

A.一般迁移

B.特殊迁移

C.负迁移

D.垂直迁移

7.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属于( )。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感知直观

8.在操作过程中,动作的品质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这属于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级。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9.在学习中,( )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

A.复述

B.组织

C.计划

D.调节

10.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其中确立一条明确的路线,并在其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的位置的记}乙法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1.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在头脑中形成( )的过程。

A.问题结构

B.问题线索

C.问题内容

D.问题空间

12.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 )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

A.3~4岁

B.5~6岁

C.7~8岁

D.8~10岁

14.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理解的是( )。

A.知识

B.领会

C.应用

D.分析

15.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是( )。

A.阶层

B.阶级

C.集团

D.群体

16.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常模参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17.专家型教师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能根据学生的( )来安排教学进度。

A.已有的能力结构

B.先前知识

C.已有的学习习惯

D.固有的学习方法

18.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学生知识的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 )。

A.无关系

B.有负相关

C.有利有弊

D.有显著的相关

20.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

A.角色认知

B.角色体验

C.角色期待

D.角色评价
21.从整体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 )。

A.二年级(8岁左右)

B.三年级(9岁左右)

C.四年级(10岁左右)D.五年级(11岁左右)

22.创造活动的源动力是( )。

A.需要

B.兴趣

C.好奇心

D.理想

23.(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苛勒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24.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

A.20%

B.30%

C.50%

D.70%

25.共同要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布鲁纳

26.(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27.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致的行为,这就是( )。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群体凝聚

28.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 )的作用尤为明显。

A.外部反馈

B.方法反馈

C.过程反馈

D.结果反馈

29.加里培林最早对( )进行系统研究。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体育技能

D.能力技能

30.有时学习者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经常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 ( )。

A.元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

1.心理学家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即( )。

A.给定的条件

B.不定的过程

C要达到的目标

D.多变的方法

E.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2.知识应用的具体过程一般包括( )。

A.审题

B.联想

C.提出假设

D.解题验证

E.课题类化

3.多动症儿童行为的主要特征有( )。

A.活动过多

B.过度焦虑

C.注意力不集中

D.冲动行为

E.袭击别人

4.动作技能的教学目标包括( )。

A.知觉

B.模仿

C.操作

D.准确

E.连贯与习惯化

5.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有( )。

A.距离的远近

B.交往的频率

C.态度的相似性

D.个性的互补性

E.外形特征

6.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成长划分为( )等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E.关注他人

7.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具体可分为( )阶段。

A.自我中心

B.权威

C.可逆性

D.公正

E.守法

8.20世纪80年代( )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使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A.华莱士

B.皮亚杰

C.列昂节夫

D.维果斯基

E.罗杰斯

9.教育心理学对教师心理的研究主要涉及( )方面。

A.敬业精神

B.专业知识

C.专业技能

D.教学风格

E.职业要求

10.童年期的心理特征有( )。

A.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

B.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C.个性的发展占有重要地位

D.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烈

E.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11.交互式教学模式要教给学生的学习策略有( )。

A.总结

B.提问

C.析疑

D.预测

E.评价

12.认识过程中影响着问题空间构造的因素有( )。

A.知识经验

B.注意

C.记忆

D.情感

E.思维

13.道德情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对于青少年儿童最为重要的是(

A.集体主义情感

B.义务感

C.责任感

D.羞耻感

E.事业感

14.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

A.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华生

E.奥苏伯尔

1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基本观点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

A.知识观

B.教学观

C.学习观

D.教师观

E.学生观

16.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

A.瞬时记忆

B.形象记忆

C.短时记忆

D.逻辑记忆

E.长时记忆

1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作用。

A.描述

B.验证

C.解释

D.预测

E.控制

18.认知测验包括( )。

A.智力测验

B.特殊能力测验

C.创造力测验

D.成就测验

E.态度量表

19.行为目标的陈述应具备的要素有( )。

A.具体目标

B.概括目标

C.产生条件

D.行为标准

E.行为结果

20.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 )。

A.教师的领导方式

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C.班级的规模

D.班级的性质

E.教师的情绪状态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学只研究学生的群体差异,不研究个体差异。 ( )

2.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评价的能力。 ( )

3.负强化就是惩罚。 ( )

4.迁移仅存在于某种经验内部。 ( )

5.实物直观一般比模象直观教学效果好。 ( )

6.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是相同的。 ( )

7.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有效地增强记忆。 ( )

8.高智商不一定有高创造性。 ( )

9.倾听比询问更有利于搜集资料。 ( )

10.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提供直接指导。 ( )

11.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 )

12.按知识本身的复杂程度来划分学习的类型,由低到高依次是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 )

13.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没有影响。 ( )

14.分析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 ( )

15.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的观念越多,表示其思维的流畅性越高。 ( )

16.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发散型认知方式。 ( )

17.教育过程中应奖励一些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 ( )

18.品德受道德观念控制,所以有时不是自己的自觉行为。 ( )

19.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是信度。 ( )

20.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更多地考虑的是学生的个别差异。 (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记者日前从省教育厅获悉,安庆市教育局出台了《安庆市中小学教师行为。。八不准”》。这“八不准”包括:不准旷课,私自调课和无教案上课;不准上课前饮酒,在课堂上抽烟和使用手机;不准在上班时间及工作场所打牌,下棋;不准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向学生推销任何教辅资料或其他商品;不准索要和收受学生或家长的礼品礼金;不准训斥,羞辱家长;不准违规搞有偿家教和私自在工作日内到外校兼课。

1.第一次把“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写入其中的是( )。

A.《教师法》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有偿家教、训斥羞辱家长等现象,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 )要求。

A.终身学习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终身学习

3.我国法律规定,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学校、教师侵犯时,可以( )。

A.提出申诉

B.提起诉讼

C.请求仲裁

D.请求法律救济

4.教师向学生推销和强行征订教辅资料侵犯了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

B.内心自由权

C.名誉权

D.独立财产权

(二)

老师在给同学们讲“圆周率”这一概念,只见她把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盘展示给学生:“大家看,这几个圆盘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颜色和大小不同。然后,老师补充说还有直径、周长等部分也不一样。老师强调指出:“每个圆盘可以分解为圆面、直径、周长和颜色等各个部分,而每个圆盘又都是由这些部分组成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几个圆盘的不同点(圆面大小、直径、周长和颜色)和相同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继而引导学生抛开几个圆盘的不同点(非本质属性),抽出共同点(本质属性),同时强调,只要是圆,不论大小,它们都有一个固定关系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大约是3.14倍),这个倍数关系我们叫它圆周率,接着问学生:“什么叫圆周率?”同学们基本上都认识和掌握了圆周率这个概念,老师接着说:“大家都认识了圆周率,希望大家记住,今后我们还会用它来帮助计算和解决有关圆的问题。”

1.案例中,出现了哪几个思维过程?( )

A.概括

B.比较

C.具体化

D.抽象

2.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

A.分析

B.综合

C.概括

D.系统化

3.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直觉动作思维占优势

B.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C.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

D.聚合思维占主导

4.圆的面积S—πr2,这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下位学习
一、单选题

1.B【解析】自我意识的发展在3岁以后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2.B【解析】正强化与负强化是根据强化的目的和强化的性质划分的。

3.A【解析】儿童最初发展的任务就是培养对周围世界,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即信任感。

4.B【解析】吹拉弹唱属于操作技能。

5.D【解析】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6.C【解析】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叫负迁移。

7.B【解析】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8.C【解析】题干所指是操作整合阶段。

9.A【解析】许多新信息,只有通过多次复述,才能存储到长时记忆系统之中。

10.B【解析】位置记忆法属于精细加工策略中的记忆术。

11.D【解析】认知心理学将问题解决看作对问题空间的搜索,理解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

12.A【解析】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时,就形成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移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

13.C【解析】7~8岁是第二次出现强迫现象的高峰年龄。

14.B【解析】这一目标虽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但也只是对所学材料意义的把握。

15.D【解析】题干是对群体的解释。

16.C【解析】题干是对常模参照评价的解释。

17.B【解析】专家型教师在安排教学时是以学生先前知识为出发点的。

18.B【解析】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广泛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极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19.D【解析】教师表达越清晰,学生的知识掌握越准确,学习效果越好。

20.A【解析】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角色认知。

21.B【解析】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在过渡中存在着质变的关键年龄,这一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

22.C【解析】好奇心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

23.c【解析】题干是布鲁纳认知结构说的核心思想。

24.C【解析】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的现实挑战。

25.A【解析】共同要素理论是桑代克等人在对知觉、注意、记忆和动作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基础上提出来的。

26.B【解析】内部反馈是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受反馈,外部反馈是自身以外的反馈。

27.B【解析】在群体的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称为从众。

28.D【解析】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

29.B【解析】加里培林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

30.B【解析】提问是精细加工策略的又一种重要方式。
二、多选题

1.ACE【解析】BD不是问题解决的基本成分。

2.ABDE 【解析】学生应用知识的一般过程是审题、联想、课题类化、解题验证。

3.ACD【解析】过度焦虑和袭击别人不是多动症的表现。

4.ABCCDE【解析】布卢姆认为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包括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与习惯化等方面。

5.ABCDE【解析】这五个方面都是影响人际吸引与排斥的主要因素。

6.ABC【解析】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

7.ABCD【解析】皮亚杰道德认知阶段理论将人的道德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和公正阶段。

8.BD【解析】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研究与美国学者的研究正好形成互补,这样使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完善,内容越丰富。

9.ABCD【解析】教师心理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风格。

10.ABCE【解析】D项是少年期的特征。

11.ABCD【解析】评价不属于交互式教学模式要传授给学生的学习策略。

12.ABCE【解析】因为是在认识过程中,因此D可排除。

13.BCD【解析】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14.BCE【解析】桑代克与华生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学者。

15.ACE【解析】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通过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体现出来的。

16.ACE【解析】BD是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划分的。

17.ACDE【解析】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8.ABCD【解析】心理测验可分为认知测验与人格测验,态度量表是人格测验的一类。

19.ACD【解析】行为目标的陈述应具备的三个要素是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

20.ABE【解析】CD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
三、判断题

1.×【解析】学生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都对学与教的活动有影响,所以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群体差异,也研究个体差异。

2.× 【解析】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的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调节能力。

3.×【解析】负强化是通过消除厌恶刺激来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则是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制止某类反应的过程。因此,两者并不相同。

4.×【解析】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5.×【解析】实践证明,模象直观的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6.×【解析】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7.√【解析】多种感官参与能从多个角度获得不同的信息,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能有效地增强记忆。

8.√【解析】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所以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9.√【解析】因为询问会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倾听可以减少对方的心理防卫。

10.×【解析l逻辑性问题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思维推理去获得,因此,对此类问题应给予间接指导。

11.√【解析】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而言就是诱因。

12.√【解析】见大纲对知识本身复杂程度的划分。

13.×【解析】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影响。

14.×【解析】问题解决自发现问题开始,分析问题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解决的一个具体环节。

15.√【解析】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的观念越多,则说明心智越灵活、思路越通达。

16.√【解析】题干是对发散型认知方式(发散思维)的解释。

17.√【解析】越是具体的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概括越不具备激励性。

18.√【解析】品德受道德观念的控制,有时不是觉得某事该做,而是必须做。

19.×【解析】题干是对效度的解释。

20.×【解析】题干所述是关注学生阶段的特征。

信度教师资格证考试 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

2014江西教师资格冲刺题及答案:小学心理学(1)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分,共30分)

1.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高峰发病年龄为( )。

A.3~5岁

B.5~7岁

C.8~10岁

D.11~13岁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是( )。

A.讲解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指导法

3.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是( )。

A.人际排斥

B.人际吸引

C.人际合作

D.人际竞争

4.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是( )

A.示范

B.讲解

C.练习

D.反馈

5.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称为( )。

A.心智技能

B.表演技能’

C.写作技能

D.操作技能

6.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7.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8.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9.于l994年受邀在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发展成果的心理学家是( )。

A.斯金纳

B.奥苏伯尔

C.加涅

D.布鲁纳

10.人与人区别的主要方面,也是人格核心的是( )。

A.情感

B.意志

C.性格

D.气质
11.( )目标是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A.应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12.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的功能。

A.培养动机

B.激发需要

C.促进和维持

D.培养纪律

13.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是( )。

A.心理测验

B.心理分析

C.心理辅导

D.心理咨询

14.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 )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A.知识

B.领会

C.应用

D.分析

15.生理自我的基本成熟是在( )左右。

A.4岁

B.3岁

C.5岁

D.7岁

16.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是指归因于( )。

A.能力

B.运气

C.任务难度

D.努力

17.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布鲁纳

B.维纳

C.苛勒

D.奥苏伯尔

18.下列内容中不能发生迁移的是(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情感和态度

19.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

A.比较

B.变式

C.概括

D.直观

20.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 )。

A.维果斯基

B.加里培林

C.加里宁

D.赞可夫

21.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立者是( )。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华生

22。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就会退回去重读困难的段落,放慢速度,这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

A.计划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视策略

D.组织策略

23.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问题解决,其理由是( )。

A.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

B.它不必克服认知障碍

C.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

D.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

24.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 )。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低级动机

D.外部动机

25.内化指在思想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A.认知结构

B.价值体系

C.观念系统

D.策略框架

26.( )是指辅导教师设身处地去体会受辅导学生的内心感觉,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之中。

A.关注

B.尊重

C.真诚

D.同感

27.对程序教学贡献的是(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布卢姆

D.加涅

28.( )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表

29.我国学者廖世承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于.( )出版。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0年

30.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B.专家型教师有完善地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专家型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

1.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是( )。

A.同伴群体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

E.社会风气

2.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即( )。

A.直接转变

B.间接转化

C.间接改变

D.直接发生

E.自然形成

3.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 )。

A.获得

B.同化

C.顺应

D.转化

E.评价

4.下列属于健康概念的有( )。

A.自我意识正确

B.获得他人肯定

C.身体健康

D.心理健康

E.社会适应良好

5.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联结

D.原型整合

E.原型内化

6.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 )。

A.实物直观

B.感知直观

C.模象直观

D.本质直观

E.言语直观

7.1 994年布鲁纳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成果概括为( )。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探索性研究

E.社会文化研究

8.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 )。

A.细微型操作技能

B.粗放型操作技能

C.徒手型操作技能

D.器械型操作技能

E.闭合型操作技能

9.元认知监视策略包括( )。

A.设置学习目标

B.阅读时对注意力加以跟踪

C.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E.分析如何完成任务

10.CAl的优越性体现在( )。

A.交互性

B.即时反馈

C.所呈现的信息生动形象

D.机器规定速度

E.自定步调

11.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 )。

A.知识的获得

B.知识应用

C.知识巩固

D.知识编码

E.知识提取

12.教学环境包括( )。

A.基础条件

B.师生关系

C.上下级关系

D.物质环境

E.社会环境

13.学生的学习内容有( )。

A.知识技能的掌握

B.学习策略的掌握

C.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D.道德品质的培养

E.健康心理的培养

14.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15.以下内容中能发生迁移的有( )。

A.知识学习

B.技能学习

C.行为规范学习

D.态度与情感学习

E.气质

16.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下位学习

E.命题学习

17.对技能分类的较典型的观点是将技能分为( )。

A.言语技能

B.操作技能

C.记忆技能

D.心智技能

E.体育技能

18.在学习一份书面材料中,记忆效果的位置往往是( )。

A.结尾部分

B.都一样

C.开始部分

D.中间部分

E.不一定

19.问题解决具有( )的基本特点。

A.目的性

B.结构性

C.序列性

D.主动性

E.认知性

20.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有( )。

A.爱国主义情感

B.集体主义情感

C.义务感和责任感

D.事业感

E.自尊感和羞耻感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 ( )

2.苛勒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地接受学习。 ( )

3.理性概括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是知觉水平的概括。 ( )

4.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 ( )

5.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是外部反馈。 ( )

6.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表明其思维具有变通性。 ( )

7.教师自己的观点对学生而言是正确的答案。 ( )

8.创造性是少数人的天赋,一般人不可能有。 ( )

9.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皮亚杰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儿童达到道德的自律。( )

10.采用掌握学习进行教学,学生的成绩没有差异。 ( )

11.学生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 )

1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味着教授学习策略能提高迁移的意识性。 ( )

13.概括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 ( )

14.在操作技能形成的整合阶段,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十扰减少,多余动作却有所增加。 ( )

15.以合作学习方式学习的学生比独自总结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 )

16.个体好奇心、求知欲越强,知识经验越丰富,活动的积极性越高,则越能发现常人所发现不了的问题。 ( )

17.研究表明,学生的态度和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没有关系。 ( )

18.心理健康是绝对的。 ( )

19.教学活动中,教师按领域原则和功能安排课堂空间,这两种方法并不相互排斥,可以组合使用。 ( )

20.班级规模越大,教师的态度、学生的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往往就越低。 (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某市路南区某小学教师崔某在学校放学后,义务为其班学生张某补习数学。该生属于习惯性不听讲,不守纪律的学生,经多次提醒劝告不听,并顶撞教师,情急之下,崔老师用手掐了该生的左脸。事后,该生之父大闹学校,并带来当地“焦点透视”节目组的记者进行采访,曝光,大肆渲染。路南区教育局迫于新闻宣传的压力,局长当即拍板:对该教师马上解聘,并赔偿学生损失费3000元,要求该学校有关领导作出严肃的检查,并通报全市各级教师就此事展开讨论,自查反省,引以为戒。

1.局长解聘崔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 )

A.妥当

B.不妥当

C.不好说

D.比较妥当

2.我国教师法对于学校解聘教师的情形规定有哪些?( )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自行为学生补课的

3.依据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崔某在放学后义务为张某补习数学是违法的

B.崔某不应该掐张某的左脸

C.张某的父亲大闹学校是对的

D.记者大肆渲染该事件是对的

4.案例中,学校赔偿学生3000元,属于( )

A.民事赔偿

B.行政赔偿

C.刑事处罚

D.行政处罚

(二)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了解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有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有的则是胆怯。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1.该案例运用了教育心理学的什么研究方法?( )

A.现场实验法

B.调查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个案法

2.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实践性原则

3.荣格将人的性格分成( )。

A.独立型

B.内向型

C.顺从型

D.外向型

4.在教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

A.重视早期性格习惯的培养

B.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C.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D.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一、单选题

1.C【解析】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

2.C【解析】题干是对练习法的解释。

3.A【解析】题于是对人际排斥的解释。

4.C【解析】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是练习。

5.D【解析】题干是对操作技能的解释。

6.B【解析】这是记忆术的一种方式,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7.A【解析】题干是对信度的解释。

8.D【解析】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对同一个问题只有从多个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索,才可能发现新奇独特的内容,因此,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9.D【解析】l994年布鲁纳接受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并作了专题报告,报告中对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发展成果作了高度概括。

10.C【解析】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

11.D【解析】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内容,并需要基于准确标准的价值判断。

12.C【解析】根据对课堂管理的解释,应选C。

13.A【解析】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

14.C【解析】“应用”这一目标是在对材料进行深入加工基础之上迁移到新情境中的过程,因此代表了较高水平的理解。

15.B【解析】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16.D【解析】四个选项中属于个人内部因素的是能力和努力,而能力是相对稳定的,努力因素是随主客观条件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故选D。

17.D【解析】奥苏伯尔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包容性、连贯性和可辨别性等特性都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18.B【解析】几乎所有习得经验都可以以各种方式发生迁移。四个选项中,气质不是习得经验,所以不能迁移。

19.B【解析】题于是对变式概念的解释。

20.B【解析】加里培林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

21.A【解析】巴甫洛夫从生理学的角度,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说。

22.B【解析】元认知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并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23.C【解析】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进行的,而用绳子打结不需进行心理加工,因此不是问题解决。

24.B【解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的源自于学习者自身内部因素,有的源自于外部因素,以此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5.B【解析】根据内化概念选B。

26.D【解析】题干是对同感的解释。

27.A【解析】斯金纳论证了程序教学的心理学原理,使其更科学。

28.D【解析】课程表是学校成员活动的时间表,因此它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29.C【解析】廖世承是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学者,他于l92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新科书。

30.C【解析】专家型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领域更高水平的推理和问题解决上,而不太注重细节的纠缠。

二、多选题

1.BCD【解析】AE两项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

2.BD【解析】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是新的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主要途径。

3.ADE【解析】布鲁纳将学习分为获得、转化和评价三过程。

4.CDE【解析】世界卫生组织的章程给健康如下的定义:“健康是指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5.ABE【解析】此三项是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划分。

6.ACE【解析】实际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方式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7.ABCE【解析】布鲁纳认为十几年来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四个方面。

8.CD【解析】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

9.BCD【解析】AE两项为元认知计划策略的内容。

10.ABCE【解析】机器不能为学习者规定速度,除此之外,其余均为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性的体现。

11.ACE【解析】知识应用不属于加工过程,而知识编码属于获得与巩固过程。

12.DE【解析】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13.ABCDE【解析】这五项均为学生学习的内容。

14.ABCDE【解析】这五项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五个层次的需要。

15.ABCD【解析】气质不是习得经验,不能迁移。

16.ACE【解析】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是根据知识学习的复杂程度和知识的存在形式划分的。

17.BD【解析】言语技能与体育技能属于操作技能,记忆技能属于心智技能。

18.ACl解析】中间部分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影响,一般记忆效果不好。

19.ACE【解析】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三个基本特点。

20.ABCDE【解析】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这五项均为道德情感的内容。

三、判断题

1.×【解析】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2.×【解析】这是奥苏伯尔的观点。

3.×【解析】理性概括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是思维水平的概括。

4.×【解析】画线是复述策略的一种具体方法。‘

5.×【解析】题干所述为内部反馈。

6.√【解析】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的不同观念多,则说明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具有变通性。

7.×【解析】教师自己的观点只能作为一个范例,而不是正确的答案。

8.×【解析】创造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人人都有。

9.√【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水平是自律道德。

10.×【解析】采用掌握学习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成绩仍有差异,不过这种差异表现在他们学习所花的时间上。

11.√【解析】学生的学习与人类的一般学习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是一种特殊形式。

12.√【解析】研究证明,学习策略及其元认知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它们能提高学习者迁移的意识性。

13.×【解析】直观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理解知识的起点。

14.×【解析】此阶段,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的同时,多余动作也随之减少。

15.√【解析】见大纲关于合作学习模式的阐述。

16.√【解析】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思维比常人活跃,因此能发现常人不易发现的问题。

17.×【解析】学生的态度和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18.×【解析】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

19.√【解析】两种方式各有优势,可以互相补充。

20.√【解析】班级规模过大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较多的纪律问题,因此,教师的态度、学生的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就越低。

四、情景题

(一)

1.B【解析】局长解聘崔老师的做法不妥当,没有法律依据。

2.ABC【解析】《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3.B【解析】略。

4.A【解析】题干所述符合民事赔偿的内涵。

(二)

1.A【解析】案例运用的现场实验法,又称为自然实验。

2.ABCD【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包括客观性、教育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3.BD【解析】荣格将人的性格分成了内外向两种。

4.ABCD【解析】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应注重学生早期性格习惯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在进行个别指导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以上就是信度教师资格证考试 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学涂社。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信度教师资格证考试 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相关推荐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拟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与能力模拟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拟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与能力模拟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综合素质、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面试。综合素质考试内容主要涵盖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基本能力五大板块。具体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教师权利和义务,学生权利保护;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行为;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历史知识、艺术鉴赏知识;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写

2024-03-25 17:25:36
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与能力模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与能力模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填空(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填错、不填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中,__________是主导性的要素。2.现代社会中“拔苗助长”的教育案例很多,它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规律。3.历史上教育制度发展大体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________

2024-03-28 00:07:15
教师资格证模拟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一)
教师资格证模拟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一)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练习题(5)1.关于受教育者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学习的主体B.承担学习责任,接受教育的人C.凡是进入学习过程的人D.非全日制学生不是受教育者2.依据课程层级的不同,古德莱德提出了五种类型的课程。据此,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方案和教材属于()。A.领悟的课程B.理想的课程C.正式的课程D.经验的课程3.夸美

2024-02-07 23:11:07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常见的教学模式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选择测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常见的教学模式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选择测试题及答案

2021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常见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在历年的考试中曾多次出现,作为一个常考考点,考生需要熟知常见的教学模式有哪些,以及其代表人物。一、孔子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而子,有许多关于教学过程的论述,如:“君子博学于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等等。后人将其总结为:学、思、习、行四个方面。二、荀子荀子

2024-03-30 04:14:21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常见考试名词内容解析(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训练试题(判断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常见考试名词内容解析(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训练试题(判断题))

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常见考试名词内容解析2022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即将在一个月后开始笔试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两门考试内容在考试中的难度虽然不大,但在复习阶段的知识点内容可是相当庞大,下面就快和我一起来本文中看看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常见考试名词内容解析吧!21、认知发展论: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

2024-05-08 19:08:00
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模版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版:《雨霖铃》
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模版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版:《雨霖铃》

2018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版:《雨霖铃》我为考生们整理了“2018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版”,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考试信息请关注的及时更新哦。祝大家考试顺利!2018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版:《雨霖铃》一、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八课《词七首》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

2024-06-24 19:31:10
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江西教师资格证分为笔试和面试两轮,笔试和面试通过,才能进行资格认定。资格认定完成后,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证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内容:综合素质:主要考查教师资格人员的基本能力、职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以及文化素养。题型包括单选题29个,材料题3个,以及写作题一个。总分150分。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中学课程、中学

2024-05-09 06:04:39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通常是在每年的3月和11月。教师资格证考试是一个标准化的考试,由教育部统一安排,目的是为了评估和认证那些希望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个考试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笔试和面试。笔试主要测试应试者的教育理论知识,而面试则评估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在江西省,这个考试是非常严格的,要求应

2024-06-15 06: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