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0 12:04:50 | 学涂社
十六、教师在教学对话中的角色位置。
答:第一。学生真诚朋友的角色。
第二,首席发言人的角色。
第三,主持人和裁判员的角色。
十七、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答: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分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 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发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只是遗忘。
十八、简述如何存进小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
答: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 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十八、简述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
答:问题:第一,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 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第二,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解决策略: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 班级中的主题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十九、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1.目的明确 2.内容明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二十、简述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相关的事物内容构成了小学生情绪的主要内容。此外,儿童在班集体的地位以及与同伴之间、老师之间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等,都会引起小学生负面的情绪体验。小学生的社会性情绪也在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各种搞基情感的不断发展也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
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随着儿童进入小学,在集体生活和独立学习生活的影响 下,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逐渐提高。虽然与成年人相比,小学生的情绪仍然具有很大的冲动性,还不善于掩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他们的情绪已开始逐渐内化,小学高年级学生已逐渐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表现以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情绪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日益增强,冲动性和易变性逐渐消失。
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小学生的情绪与学前儿童相比,不但内容上丰富多彩了, 而且其情绪体验也更加深刻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归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情绪体验逐步深刻,愤怒的情绪开始逐渐减少,并更加现实化。
二十一、简述我国笑声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答:1.常规管理: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 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平行管理:平行管理是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简介的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 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4.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 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办法。
二十二、简述杜威的教育观点。
答:杜威是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教育观点如下:1.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体验中心”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准备”。3.教育即生长。4.教育即经验的改组货改造: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5.学校即社会。6.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苦难;验证这个假设。
二十三、简述讲授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答:讲授法是学校教育中教师最常采用的教学方法,运动的基本 要求如下: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难点,又要全面,系统;既要是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
2.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的领悟知识。
3.讲究语言艺术。力图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调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语调应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调高语言的感染力。 4.要组织学生听讲。
二十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1.先天的遗传因素 2.早期经验的影响 3.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 4.个人勤奋的影响
二十五、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答:1.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使其明白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 行为、优异成绩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情感陶冶法。这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是受 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4.指导实践法。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行为 实践中式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其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5.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客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 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二十六、简述班杜拉自我效应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答: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 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种:成败经验、替代 经验、言语信息、情绪和生理状态。其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二十七、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答:优点: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 2.有利于大面积的培养人才。3.有利于系统的传教知识。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缺点: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和实际脱 节的现象。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二十八、简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的要求。
答: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是新课标下倡导的“以人 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的要求如下: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
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二十九、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
答: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直观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量力性原则
三十、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答:1.操作定向:也称作操作的认知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 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2.操作模仿:学习者沟通过观察,实际在线特定的示范动作 或行为模式。
3.操作整合:是吧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结合 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互相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 动作方式对各种变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
以上就是关于2021年 教师资格证热点简答题 的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备考攻略等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哦!
四十一、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答: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与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四十二、简述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包括哪些?
答:班主任的工作内容非常的多,其常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了解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教育5.班会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四十三、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
答: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 重要推力。其发展特点如下:1.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
2.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感兴趣。这种对学科兴趣的分化时间一般从三年级开始,既有客观(如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原因,又有主观(如觉得有用,能动脑子等)的原因。
3.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实施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
4.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
6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和加深
四十四、简述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答: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1.建立的里的班集体核心2.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3.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4.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四十五、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答: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 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罚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四十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发展特点
答:注意力:1.有注意逐渐发展,无注意仍起作用2.注意的范围 依然有限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观察力: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2.观察缺乏精确性3.观察缺乏 顺序性4.观察缺乏深刻性
记忆力:1.有意记忆逐渐增强2.意义记忆迅速发展
情绪: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2.情绪情感的稳 定性逐渐增强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四十七、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
答: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 得、转化和评价的三个过程
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提倡发现 学习3.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四十八、简述学习指导有哪些类型
答:1.领悟式指导法2.迁移式指导法3.点拨式指导法4.反馈式指 导法5.矫正式指导法6.对比式指导法7.兴趣式指导法8.渗透式指导法
四十九、简述小学德育的原则
答:导向性原则: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 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疏导原则: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 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以上就是关于2021年 教师资格证热点简答题 的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备考攻略等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哦!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考试内容是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是教师资格证的考试科目。下面总结了一些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的简答题,供大家参考。
1、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①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学》。
(1)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
(2)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育目的“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3)提出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4)提出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5、教育与社会文化。
(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①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②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③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2)教育与文化:
①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③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④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③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6、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具体表现在: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7、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3)学校教育——主导;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9、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①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0、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一定的个别差异。
1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13、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4、简述教师角色。
(1)传统的教师角色观:传道者,授业解惑这,管理者,示范者,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2)现代的教师角色观: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的开放教师;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15、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1)道德素养:又包括思想素养、政治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知识素养、文化知识。
(3)能力素养:、基础能力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等。
(5)身体素养。
16、简述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
(2)教师的教育知识素养;
(3)文化知识。
17、请简要比较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答时需逐条展开】
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1)课时计划的差异。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3)课后评价的差异。
18、简述福勒和布朗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的阶段。
19、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2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1、简述学生中心课程论主张。
(1)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等为核心来编排;
(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3)以人为本课程理念,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突出知识的获得过程。
22、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
(1)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23、新课改的具体内容。
(1)三维目标:新课程倡导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3)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表现形式包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4)课程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5)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2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要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
(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5、一堂好课的标准。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26、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认识的简捷性。
(5)有指导的认识。
2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8、教学过程的结构(或者: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1)心理准备;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效果。
29、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学涂社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量力性原则;
(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30、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
(1)老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31、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32、简要论述谈话法的实施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要善问;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33、简要评述班级授课制。
(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
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
课。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3)不足之处:
①不利于因材施教;
②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③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34、简述注意规律的应用。
(1)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
②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
(2)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②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
③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④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
(3)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经常转化交替的。
35、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3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
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
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教学观:情景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
(2)对教育的意义。
①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
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
知识经验。
②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第7页共25页
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3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它们排列成一个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层次。其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处在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38、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①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②设置合适的目标;
③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④训练归因。
(2)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①表达明确的期望;
②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
③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④有效的运用表扬。
39、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5)年龄特征;
(6)智力水平。
40、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41、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
(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监控原则;
(6)个人效能感原则。
42、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4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建构主义)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上)。
44、简述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出了两个重要思想:一是“最近发展区”思想;
一个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根据上述思想,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的理论。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为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45、简述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答时需逐条展开】
(1)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2)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3)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4)中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
(5)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46、气质类型学说
气质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共有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罗马医生盖伦提出了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1)胆汁质: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冲动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2)多血质: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
(3)粘液质:粘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按部就班;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抑郁质的人以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多愁善感为特征。
47、简述因材施教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
学生的思想特点。
(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48、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49、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3)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50、如何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
(1)有效地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角色扮演;
(5)价值辨析;
(6)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以上就是学涂社整理的教师资格证热点简答题汇总【4】 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50道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学涂社。历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辨析真题及答案(二)13、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并不是能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除了教育之外,人类的其他活动也影响人的发展,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休闲活动
四川教师资格证考试这些问题你需要知道?1、以前通过了教师资格证笔试还必须再次申请注册吗?答:全部学生,包含之前报名参加过国考笔试题目的学生,在报考前都必须再次申请注册、申报私人信息及发送个人照片,再次申请注册是不容易危害大伙儿之前的笔试题目、招聘面试考试成绩的。2、递交报名信息后多长时间能够根据审批?答:推行在网上审批的省区,由人工服务后台管理审批学生信息内容,实际审批根据时间要
教师资格证答题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题型答题步骤和思路1、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题型答题步骤第一步、审题读题干看答题角度是三观(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还是职业理念等,并回忆相应知识点。第二步、读材料读材料并圈点批注,将对应的知识点写到材料旁边。第三步、落笔作答分条列点作答,答题时要讲求一定的技巧,推荐大家用“总-分-总”的模式
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知识总结具体考察内容:综合素质:考察五大知识模块,职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文化素养,基本能力。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教育评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指导,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教学实施与评价,教学设计与学科知识;教育知识与教学能力:教育基础,课程与教学,学习心理,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题回答问题技巧一、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总:先总体评价(即表明态度和看法)分:分论点+结合材料阐述分论点1…………材料中……(主体+主体行为+效果/影响)分论点2…………材料中……(主体+主体行为+效果/影响)分论点3…………材料中……(主体+主体行为+效果/影响)总:照应开头,总结强化。二、教
教师招聘试题每日一练2020-9-4_聚师课堂?1.下列情境中代表内部动机的是()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B.王老师对张华的测验成绩表示满意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2.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A.常规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3.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
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填空(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填错、不填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中,__________是主导性的要素。2.现代社会中“拔苗助长”的教育案例很多,它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规律。3.历史上教育制度发展大体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________
教资考试综合素质案例分析题高分模板2教师观答题模板答:该老师的做法(违背、践行)了教师观的……,值得学习(1)①该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赞赏学生不仅尊重每一位学生还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赞赏每一位学生,材料中老师……,因此(违背、践行)该理念②该老师帮助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寻找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方式,发现个人和社会价值,发现个人潜能等,材料中老
2023-07-11 09:18:17
2024-04-21 00:29:57
2023-06-24 22:24:43
2024-04-21 07:35:58
2024-04-21 06:17:12
2023-07-10 18:05:18